正文 十二、豪放篇

類別︰集部 作者︰司空圖 書名︰二十四詩品

    【原文】

    觀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氣,虛得以狂。

    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真力彌滿,萬象在旁。

    前招三辰,後引鳳凰。曉策六鰲,濯足扶桑。

    【譯文】

    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猓 得以狂。天浪浪,海山。真力M,象在旁。前招三辰,後引凰。圓 ,濯足扶桑。

    盡情賞花無拘無束,遨游宇宙任意遠翔。詩人從自然之道培育豪氣,創作才能夠文思昂揚。那氣勢如太空長風千里浩蕩,又好似大海高山一片蒼茫。精神活力經常飽滿,駕馭萬物如在身旁。向前,能召喚日月星辰,從後,能揮手引來鳳凰。拂曉時,乘坐六鰲飛馳而去,到晚上,洗足在太陽升起的扶桑。

    【解釋】

    化,或作“花”。造化,大自然也。

    “禁”,作宮禁解。

    大荒,指混沌未開的人世,如揚子雲“洪荒之世”。

    天風、海山,均為自然界宏大之景觀。其聲、其色亦非人間之聲色所可比擬。

    真力,來自本體內的自然之力。

    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

    三辰,指日、月、星。

    策,馬鞭,出自《過秦論》(漢*賈誼)“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六鰲,鰲,傳說中的大龜或大鱉。

    扶桑,古代神話中海外的大桑樹,據說太陽從這里出來。

    【意義分析】

    首四句講的是此品的特色。“觀化匪禁”,孫聯奎在《臆說》中解雲“觀,洞觀也,洞若觀火。化,造化也。禁,滯窒也。能洞悉造化,而略無滯窒也”, “吞吐大荒”,據《山海經》雲大荒之中有大荒山,是日月出入之處,有氣壯山河,吞吐日月之勢。豪放的風格具有氣勢狂放的特色,亦由內中元氣充沛,得自然之道,內心進入得道之境,則外表自有狂放之態。故雲“由道返氣,處得以狂”。

    中四句是對“豪放”的意象之形象描寫,之所以有“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的壯闊氣象,乃來源于本體內之“真力彌滿”,也就是“真體內充”,于是宇宙間的萬千物象,也就可以任其驅使,氣魄之大亦可想見。

    後四句則進一步描寫“豪放”的氣派,其所寫“前招三辰,後引鳳凰。曉策六鰲,濯足扶桑”,更頗有屈原《離騷》中“飲余馬于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的神態。

    【總體論述】

    “豪放”和“勁健”一品一樣,是出乎自然之氣質,而非人為強力以致。


如果你對二十四詩品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二十四詩品》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