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經脈 十三難

類別︰子部 作者︰扁鵲(戰國) 書名︰難經

    十三難曰:經言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相勝之脈者即死;得相生之脈者,病即自已。色之與脈當參相應,為之奈何?

    然:五髒有五色,皆見于面,亦當與寸口尺內相應。假令色青,其脈當弦而急;色赤,其脈浮大而散;色黃,其脈中緩而大;色白,其脈浮澀而短;色黑,其脈沉濡而滑。此所謂五色之與脈,當參相應也。脈數,尺之皮膚亦數;脈急,尺之皮膚亦急;脈緩。尺之皮膚亦緩;脈澀,尺之皮膚亦澀,脈滑,尺之皮膚亦滑。五髒各有聲色臭味,當與寸口尺內相應,其不應者病也,假令色青,其脈浮澀而短,若大而緩為相勝;浮大而散,若小而滑為相生也。經言知一為下工,知二為中工,知三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謂也。

    【譯文】

    十三難︰醫經上說,看到病人所表現的面色而得不到和它相適應的脈象,反而得到相勝脈象的,可能死亡,得到相生脈象的,疾病就會自然痊愈。面色和脈象應當相互適應,究竟怎樣進行診察呢?

    答︰五髒有五種顏色,都可以表現在面部,也應當和寸口脈象及尺膚情況相適應。假如患者面呈青色,脈象應當弦而急;面呈赤色,脈象應當浮而散;面呈黃色,脈象應當中緩而大;面呈白色,脈象應當浮澀而短;面呈黑色,脈象應當沉濡而滑。這就是所說的五色和脈象應當互相適應的情況。脈象數的,尺部的皮膚也應該發熱;脈象急的,尺部的皮膚也應該緊急;脈象緩的,尺部的皮膚也應該弛緩;脈象澀的,尺部的皮膚也應該滯澀;脈象滑的,尺部的皮膚也應該潤滑。五髒各有一定的聲音,顏色,臭氣,味道,應當和寸口脈象及尺膚情況相適應,如果不相適應的就是病象。假如患者面部色青,脈象浮澀而短(脈克色),或者大而緩(色克脈),都是相勝(前者為金勝木,後者為木勝土);脈象浮大而散(色生脈),或者小而滑(脈生色)的,都是相生(前者為木生火,後者為水生木)。醫經上說,只知其一的是技術差的下工,能知其二的是技術較好的中工,能知其三的是技術優良的上工。上工醫治十人可愈九人,中工醫治十人可愈七人,下工醫治十人只愈六人。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你對難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難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