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躑躅
躑躅之酒,烏啄之脯,莨蕩之膏,冶葛之乳。初啖之若芥,再啖之若黍,復啖之若丸,又啖之若脯。小人由是知強弩可以漸引,巨鼎可以漸舉,水火可以漸習,虎兕可以漸侶。逆者我所化,辱者我所與,不應者我所命,不臣者我所取。所以信柔馬不可馭,漸賊不可御。得之以為萬化之母。
譯文︰
用杜鵑花釀制的酒,鳥雀啄食剩下的殘肉,狼肉制作的膏脂,冶葛的草汁。初次吃它的時候味道如芥草一樣苦澀,再吃的時候味道就變得像黃米,第三次吃的時候味道就變得像丸子,第四次吃的時候味道就變得像肉脯。我由此知道,強力的弓弩可以一點一點的拉開,巨大沉重的銅鼎可以一點一點的舉起來,水深火熱可以一點一點的習慣,虎豹猛獸可以一點一點的馴服。叛逆的我可以逐漸將他轉化,受辱的我可以逐漸的施與榮譽,不服從的我可以使他逐漸听從命令,不稱臣不屈服的我可以逐漸使他屈服。所以我相信柔弱的馬不可駕馭,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傷害不可抵御。得到這樣一點一點變化力量的即為萬物衍化之母。
注︰
躑躅(zh zh )︰杜鵑花。特指黃色野生杜鵑。《本草綱目》說︰“羊食其葉,躑躅而死,曾有人以其根入酒飲,遂至于斃也”。據說,山躑躅和曼陀羅花一樣,也是古代蒙汗藥之源。
莨蕩︰即狼湯,狼肉與草果、胡椒等調料制成的湯。
冶葛︰又名胡蔓草,蔓生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