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周(朝)仲由,字子路。家貧,嘗食黍薯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去世),南游于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鐘。累褥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黍薯之食,為親負百里之外,不可得也。”有詩為頌,詩曰︰負米供甘旨,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沒,猶念舊劬勞。
【譯解】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吃,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這使他常常想起雙親在世的情景,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百里負米去孝敬父母,也實現不了了。”孔子贊揚他說︰“你侍奉父母,真是生時盡力,死後盡心啊。”(《孔子家語•致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