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人谋上 贤有遇时篇 第六

类别:子部 作者:李荃(唐) 书名: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经曰:贤人之生於世,无籍地,无贵宗,无奇状,无智勇;或贤或愚,乍醉乍醒,不可以事迹求,不可以人物得。其得之者,在明君之心,道合而志同,信符而言顺,如覆水於地,先流其湿;如燎火於原,先就其燥。故伊尹有莘之耕夫、夏癸之酒保,汤得之於鼎饪之间,升陑而放桀。太公朝歌之鼓刀、棘津之卖浆,周得之於垂纶之下,杀纣而立武庚。伍员被发徒跣、挟弓矢乞食於吴,阖闾向风而高其义,下阶迎之,三日与语,无复疑者。范蠡生於五户之墟,为童时,内视若盲、反听若聋,时人谓之至狂;大夫种来观而知其贤,扣门请谒,相与归於地户。管夷吾束缚於鲁,齐桓任之以相。百里奚自鬻於虞,秦穆任之以政。韩信南郑之亡卒,淮阴之怯夫,汉高归之以谋。故曰:「明君之心,如明监,如澄泉。」圆明於中,形物於外,则使贤任能,不失其时。若非心之见,非智之知,因人之视,借人之听,其犹眩耄叟以黼黻聒,聋夫以韶濩玄黄,宫徵无贯於心,欲求得人,而幸其伯,未之有也。故五帝得其道而兴,三王失其道而废。废兴之道,在人主之心、得贤之用,非在兵强、地广、人殷、国富也。

    【 译文】

    经书说:贤人生活于世上,原本没有门籍,没有高贵的出身,没有特殊的相貌,没有智勇的表现,有时聪明有时愚笨,有时醉有时醒,不可以根据其行事做为来求得,不能用他人的评论来求得,能够得到贤人的原因,在于圣明君主的洞察力。

    信仰相同志向相同,讲究信誉而言语投机,就会象倒水于地湿处先流,燎火于原干燥处先燃一样。伊尹是萃地的耕夫,夏癸的酒保,商汤在厨房里得到他,在腼山受封,终于放逐了夏架。姜太公是朝歌城里操刀之辈,棘津卖浆之徒,周文王在他垂钓的渭水得到他,终于杀封王而立武庚。伍员披头散发赤脚而行,手持弓箭在吴国乞讨,吴王阖阁仰慕他的节义,亲自走下台阶迎接,和他交谈三天之后便任而不疑。范氢出生在只有五户的村落,儿时看东西象盲人,听声音象聋子,被当时人称为“至狂”。大夫文种一见便知他是贤才,亲自敲门拜见,和他一同回到地户。管仲囚禁于鲁国,后被齐桓公任以相国之职。百里奚在虞国自卖为奴,后被秦穆公委以朝政。韩信是南郑的逃兵,淮阴的懦夫,汉高祖授给其军谋的大任。因此说,明君的洞察力犹如明亮的镜子、清澈的泉水。内心清楚明白,则能正确认识外物,那么任用贤才也就会不失其时。假如不是见解独到,头脑敏锐,而依赖他人的眼光、听信他人的传言,那就会象在神志不清的老人面前炫耀衣服上的花纹,在聋子跟前起劲地演奏《 韶》 、《 漫》 之乐,而那丝帛花纹、乐曲音阶,丝毫不会打动其心,企图用这种方法求得人才指望能成就霸业的,还从来没有过。因此,五帝掌握了这个道理而使国家兴盛,三王背逆了这个道理而使国家衰亡。兴盛衰亡的原因,在于君主的识别能力和得到贤才的方法,并不在于军队强大、地域广阔、百姓殷实和国家富强。


如果你对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