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人謀上 術有陰謀篇 第八

類別︰子部 作者︰李荃(唐) 書名︰神機制敵太白陰經

    經曰︰古之善用兵者,必重天下之權,而研諸侯之慮。重權不審,不知輕重強弱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重莫難於周知,揣莫難於悉舉,事莫難於必成,此三者,聖人能任之,故兵有百戰百勝之術,非善之善者也;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夫太上用計謀,其次用人事,其下用戰伐。用計謀者,熒惑敵國之主,陰移諂臣,以事佐之;惑以巫覡,使其尊鬼事神;重其彩色文繡,使賤其菽粟,令空其倉庾;遺之美好,使熒其志;遺之巧匠,使起宮室高台,以竭其財、役其力;易其性,使化改淫俗;奢暴驕恣,賢臣結舌,莫肯匡助,濫賞淫刑,任其喜怒,政令不行,信卜祠鬼,逆忠進諂,請謁公行,而無聖人之政,愛而與官,無功而爵,未勞而賞;喜則赦罪,怒則肆殺;法居而自順,令出而不行,信蓍龜、卜筮、鬼神、禱祠、讒佞、奇技,亂行於門戶,其所謂是者,皆非;非者,皆是。離君臣之際,塞忠讜之路,然後淫之以色,攻之以利,娛之以樂,養之以味。以信為欺,以欺為信,以忠為叛,以叛為忠。忠諫者死,諂佞者賞。令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急令暴刑,人不堪命,所謂未戰以陰謀傾之,其國已破矣。以兵從之,其君可虜,其國可隳,其城可拔,其眾可潰。故湯用此而桀放,周用此而紂殺,越用此而吳國墟,楚用此而陳蔡舉,三家用此而魯國弱,韓魏用此而東周分。儒生之言皆曰︰「兵強大者必勝,小弱者必亡。」是則小國之君無伯王之業,萬乘之主無破亡之兆;昔夏廣而湯狹,殷大而周小,越弱而吳強,所謂不戰而勝者,陰傾之術,夜行之道,文武之教。聖人昭然獨見,忻然獨樂,其在茲乎!

    【 譯文】

    經書說︰古代時善于用兵的,必定重視了解天下的形勢和探究諸侯的謀略。了解形勢不周全,就不知道輕重、強弱的區別;揣度敵情不周密,就不知道隱藏、變化的動向。深究形勢最難做到的是無所不知,揣度敵情最難做到的是悉數列舉,辦事情最難做到的是一定成功。這三個方面只有聖人能夠全部做到。因此,用兵作戰有百戰百勝的策略並不是好中最好的辦法。最上策是使用計謀,其次才是人事,下策是作戰征伐。使用計謀,就是迷惑敵國的君主,暗中使其接近奸臣並用為輔佐。使用巫術進行迷惑使其尊崇鬼神。使其重視珍奇異物而輕視農事,導致糧倉空虛。贈送美女以擾亂其志向。送給能工巧匠,讓其營造宮室高台而使財力枯竭,消耗其國力,改變其民風,使其變的淫逸、奢侈、暴躁、驕縱,使賢臣閉口不敢說話,不肯出力助他。慫恿其濫賞亂罰,放任其個人喜怒,使其政令不行,迷信淫祀,遠離忠臣,听信餡言,托請之風盛行,盡失聖人之政。憑個人的喜好而授人官職,無功者得到爵位,無勞者得到賞賜,高興時就赦免罪犯,惱怒時就任意殺人。有法不依而按照個人意願行事,政令發出卻不貫徹推行。听任著草、龜甲、卜笠、鬼神、禱告,讒俊、奇技之徒隨意出入門戶。讓他是非顛倒,以是為非,以非為是,疏遠其君臣關系,堵塞忠臣進言之路。然後再用美色使其荒淫,用財物打動其心,用音樂娛悅其情,用美食保養其身,使其以真為假,以假為真,把忠臣當成叛逆,把叛逆當做忠臣,忠心進諫的被殺,阿議奉承的受賞。使君子不能任用、小人佔據官職,政令急迫,刑律殘暴,百姓無法忍受。這就是所謂以陰謀顛覆敵國,還未開戰敵國實際已經破亡。如果隨即出兵進攻,其國君便可以俘獲,其國家便可以毀滅,其城池便可以攻克,其軍隊便可以崩潰。因此商湯用這個策略,夏架被放逐;周朝用這個策略,封王被殺;越國用這個策略,吳國成為廢墟;楚國用這個策略,陳國、蔡國被攻克;三家使用這個策略,魯國被消弱;韓魏用這個策略,東周被瓦解。儒生之見,都認為兵力強大者必勝,兵力弱小者必亡。照此看法,那麼小國的君主就不能成就王霸之業,萬乘之國的君主就不會有滅亡的征兆。然而以前卻是夏地廣闊而商地狹小,殷朝勢大而周國勢小,越國弱小而吳國強盛。所謂不戰而勝,就是采用陰謀之術,暗中行事,文治武功的運用,只有聖人可以昭然獨見,忻然獨樂,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吧。


如果你對神機制敵太白陰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神機制敵太白陰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