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曰︰統六軍之眾,將百萬之師,而無選鋒,渾而雜用,則智者無所施其謀,辨者無所施其說,勇者無所奮其敢,力者無所著其壯,無異獨行中原,亦何所取於勝負哉!故孫子曰︰「兵無選鋒,曰北。」
夫選士以賞,賞得其進;用士以刑,刑慎其退。古之善選士者,懸賞於中軍之門,有深沉謀慮出人之表者,以上賞而取之,名曰︰「智能之士」。有辭縱理橫、飛箝捭闔,能移人之性、奪人之心者,以上賞而禮之,名曰︰「辯說之士」。有得敵國君臣問間請謁之情性者,以上賞而禮之,名曰︰「間諜之士」。有知山川水草次舍、道路迂直者,以上賞,而禮之名曰︰「鄉導之士」。有制造五兵、攻守利器,奇變詭譎者,以上賞得而厚之,名曰︰「技巧之士」。有引五石之弓矢貫重札,戈矛劍戟便於利用,陸搏犀兕,水攫黿鼉,佻身捕虜,搴旗摭鼓者,以上賞得而撫之,名曰︰「猛毅之士」。有立乘奔馬,左右超忽, 越城堡,出入廬舍,而亡形跡者,上賞得而聚之,名曰︰「 捷之士」。有往返三百里不及夕者,上賞得而聚之,名曰︰「疾足之士」。有力負六百三十斤行五十步者,上賞得而聚之;或二百四十斤者,次賞得而聚之,名曰︰「巨力之士」。有步五行、運三式,多言天道、陰陽、詭譎者,下賞得而存之,名曰︰「技術之士」。夫十士之用,必盡其才、任其道。計謀使智能之士,談說使辯說之士,離親間疏使間諜之士,深入諸侯之境使鄉導之士,建造五兵使技巧之士,摧鋒捕虜、守危攻強使猛毅之士,掩襲侵掠使 捷之士,探報計期使疾足之士,破堅陷剛使巨力之士,誑愚惑痴使技術之士,此謂任才之道、選士之術也。三王之後,五伯之闢,得其道而興,失其道而亡。興亡之道不在人主聰明文思,在乎選能之當其才也。
【 譯文】
經書說︰統率六軍之眾,帶領百萬之師而不挑選任用出色的人才,混雜使用,那麼有才智的就不能施展其謀略,有辯才的無法闡述其言論,勇敢的人無法體現其果敢,力大的人就無法體現其強壯。這樣就無異于一個人在中原行走,又怎麼能掌握勝敗呢!因此孫子說︰“軍隊不選出優秀的人才就等于失敗。”
選士要結合賞賜,賞賜可以鼓勵其前進;用士要結合刑罰,刑罰可以使其不敢退卻。古代善于選士的將領,一般在中軍之門懸賞,對具有深遠謀略,超出眾人的,給以最優厚的賞賜和禮遇,並授予“智能之士”的榮譽;對能言善辯,具有縱裨橫闔之術,能改變人的性情、改變人的意志的人,給予最優厚的賞賜和禮遇,並授予“辯說之士”的名號;對能知曉敵國君臣交往情況、個人性情的,給予最優厚的賞賜和禮遇,並授予“間諜之士”的名號;對了解山脈河流、水草房舍住處、道路曲折的,給予最優厚的賞賜和禮遇,並授以“向導之士”的名號;對能制造多種兵器、攻守器械,能應用各種技巧的人,給予最優厚的賞賜,授以“技巧之士”的名號;對有能拉開五石的硬弓,矢貫重扎,戈矛劍戟運用自如,在陸地可與犀牛搏斗,在水中可以捕捉巨龜,只身擒獲俘虜,奪取敵人軍旗戰鼓的人,給予最優厚的賞賜,授予“猛毅之士”的稱號;對有能力站立在奔馬上,左右超越,越過城堡,出入房舍而沒有形跡的,給予最優厚的賞賜,並授予“趣捷之士”的稱號;對能在白天往返三百里的,給予最優厚的賞賜,並授予“疾足之士”的稱號;對力大能背六百三十斤的東西行走五十步的人,給予最優厚的賞賜,對于能背四百二十斤的東西行走五十步的人,給予次賞,並授予“巨力之士”的稱號;對懂得五行、星象,好談論天道、陰陽、詭話之術的人給予一般的賞賜,並授予“技術之士”的稱號。以上十士的選用,一定要各盡其才,發揮所長。制定計策謀略,則使用智能之士;游說敵國,則使用辯說之士;實施離間,則使用間諜之士;深入諸侯國境,則使用向導之士;制造兵器,則使用技巧之士;挫敵精銳,捕獲俘虜,堅守危城,進攻強敵,則使用猛毅之士;偷襲劫掠,則使用驕捷之士;傳送情報計算日期,則使用疾足之士;擊破堅城、攻陷強敵,則使用巨力之士;欺騙迷惑敵人,則使用技術之士。這就叫作任用賢才之道、選拔人才之術。在三王、五伯之後,掌握這個道理的就得以興盛,背逆這個道理的就因而敗亡。興亡之道,不在君主的聰明文思,而在于選拔能人以發揮他們的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