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曰︰夫兵之興也,有形有神。旗幟金革,依於形;智謀計事,依於神。戰勝攻取,形之事,而用在神;虛實變化,神之功,而用在形。形粗而神細,形無物而不監,神無物而不察。形誑而惑事其外,神密而圓事其內。觀其形不見其神,見其神不見其事。以是參之︰曳柴揚塵,形其眾也;減灶滅火,形其寡也。勇而無剛,當敵而速去之,形其退也;斥山澤之險,無所不至,形其進也。油幕冠樹,形其強也;偃旗臥鼓,寂若無人,形其弱也。故曰︰兵形象陶人之埏土,鳧氏之冶金;為方為圓,或鐘或鼎。金土無常性,因工以立名;戰陣無常勢,因敵以為形。故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間諜不能窺,智略不能謀。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形不因神不能為變化,神不因敵不能為智謀。故水因地而制形,兵因敵而制勝也。
【 譯文】
經書說︰軍隊出征,有形有神。旗幟、兵器、盔甲屬于形;智謀、計策屬于神。作戰攻取,屬于形,而決定于神;虛實變化,是神的運用而體現在形。形粗而神細,形不具有一定的物體形式就無法存在,神不借助一定的物體就無法讓人感覺。形的假象常常迷惑人,而表現于外,神以周密圓滿而為內含。用兵應使敵方觀其形而不見其神,見其神而不見其事。由此說來,拖著樹枝揚起塵土,是故意表示人數眾多;減少爐灶、熄滅炊火,是故意表示兵員寡少;本來勇敢卻表現得不剛,遇到敵人就迅速退卻,這是故意表示退卻;到處開闢山河險要之地,無所不到,這是故意表示進攻;以油幕覆蓋樹木,這是故意示強;卷起旗幟放倒戰鼓,寂若無人,這是故意示弱。因此說,用兵的形式,就象陶工用水和泥,工匠冶練金屬,既能成為方形,也能成為圓形,既能做成鐘,也能鑄成鼎。金屬和泥土原本沒有固定的形狀,都根據工匠的要求制作成形;戰陣沒有永恆的態勢,要根據敵情來安排。因此用兵的方式達到了最巧妙的程度時就會無形,達到無形,既使是間諜也無法窺探底細,既使是聰明的敵人也想不出對付的辦法。借助于適當的作戰方式而把勝利擺在眾人面前,眾人並不能知道。人們只知道我們用什麼作戰方式戰勝敵人,然而卻無法知道我們怎樣靈活應用這些作戰方式。作戰方式的選擇要靠謀略才能靈活變化,謀劃戰事不根據敵情制定對策不能算是有智謀。因此,水依靠地勢而決定其外形,用兵要根據敵情而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