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爵 论制爵五等三等之异

类别:子部 作者:班固(汉) 书名:白虎通义

    爵有五等,以法五行也;或三等者,法三光也。或法三光,或法五行何?质家者据天,故法三光;文家者据地,故法五行。《含文嘉》曰:“殷爵三等,周爵五等,各有宜也。”《王制》曰:“王者之制禄爵凡五等。”谓公、侯、伯、子、男。此周制也。所以名之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无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顺也。《春秋传》曰:“王者之后称公,其余人皆千乘,象雷震百里所润同。大国称侯,小者伯、子、男也。”《王制》曰:“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伯者百也。子者孳也孳孳无已也。男者,任也。人皆五十里,差次功德,小者不满为附庸,附庸者,附大国以名通也。百里两爵、公侯共之,七十里一爵,五十里复两爵何?公者,加尊二王之后,侯者百里之正爵士,上有可次,下有可第,中央故无二。五十里有两爵者,所以加勉进人也。小国下爵,犹有尊卑,亦以劝人也。殷爵三等,谓公、侯、伯也,所以合子、男从伯者何?王者受命,改文从质,无虚退人之义,故上就伯也。《尚书》曰:“侯、甸、任、卫,作国伯。”谓殷也。《春秋传》曰:“合伯、子、男为一爵。”或曰:合从子,贵中也。以《春秋》名郑忽,忽者,郑伯也。此未逾年之君当称子,嫌为改赴。故名之也。地有三等不变,至爵独变者何?地比爵为质,故不变。为质故不变,王者有改道之文,无改道之实。家所以令公居百里、侯居七十里何也?封贤极于百里。其政也,不可空退人,示优贤之意,欲褒尊而上之。何以知殷家侯人不过七十里者也?曰:士上有三等,有百里、有七十里,有五十里。其地半者其数倍,制地之理体也,多少不相配。

    【 译文】

    爵位有五等,是用来效法五行的。也有三等的,是用来效法三光― 日、月、星的。为什么有的效法三光,有的效法五行呢?崇尚质朴的人以天为依据,所以效法三光。崇尚文饰的人以地为依据,所以效法五行。《 礼含文嘉》 里说:“殷代爵位三等,周代的爵位五等。”各有所适应的情况。《 礼记• 王制》 里说:“称王的人制定傣禄与爵位。”就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这是根据周代的礼制。《 春秋公羊传》 里说:“天子的三公称为公,王的后代称为公,其他大国的君主称为侯,小国的君主称为伯、子、男。”《 礼记• 王制》 里又说:“公和侯的土地方圆一百里,伯的土地方圆七十里,子、男的土地方圆五十里。”

    为什么要称他们为公或侯呢?公就是共通,是公正无私的意思。侯就是候望,候望悖逆与顺从的意思。公和侯都有出一千辆兵车的人口,像雷声震动,方圆百里同样受到云雨的滋润。伯就是明白的意思。子就是孽乳,孽乳没有穷尽的意思。男就是任事(建功立业)的意思。子和男土地都是方圆五十里。他们的功德彼此接近。小国不满五十里称为附庸。附庸就是依附大国以姓名上达于天子的意思。

    方圆一百里有两等爵位,公和侯相同。方圆七十里的有一等爵位。方圆五十里又有两等爵位。这是为什么呢?公爵是用来加封夏代与殷代的后人以示尊崇的;侯爵是方圆一百里的正爵。上、下都可以有次第,居中的不能有两个。方圆五十里有两等爵位,是为了加以勉励使人上进。小的封国,低的爵位,仍有尊贵卑贱的区别,也是为了劝勉人们。殷代的爵位分为三等,是指公爵、侯爵、伯爵。为什么要将子、男两等爵位合在伯爵之内?称王的人接受天命,改崇尚文饰为崇尚质朴,没有以虚位抑退人的道理,所以子爵、男爵上与伯爵合一。《 尚书》 里说:“侯服、甸服、任(男)服、卫服的邦伯。”《 春秋公羊传》 里说:“将伯、子、男合为一爵。”有人说:“合伯、子、男三爵为一爵,贵在取中。”这是根据《 春秋》 称郑忽的名。忽就是郑伯。这是即位没有超过一年的君主,应称为子,因为有与改伯从子之伯相混的可能,所以才称他的名。

    为什么土地有三等不变,至于爵位就要发生变化呢?土地跟爵位相比为质实,所以不变。称王的人有改道的文辞,但没有改道的实质。

    为什么殷代要让公爵居方圆百里的封国,侯爵居方圆七十里的封国呢?分封贤人以百里为极限,在改变时,不能以空言抑退人,也表示优待贤人的意思,想褒扬尊崇而提高他们的地位。为什么知道殷代侯爵的封国不过方圆七十里呢?理由是:土地有三等,有方圆一百里的,有方圆七十里的,有方圆五十里的。土地面积减一半时数量就会增加一倍,这是分封土地的原理与方法,爵位与土地的多少也是相配的。


如果你对白虎通义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白虎通义》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