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折生遇蘭言,其鄉有扶乩者,降壇大書一詩曰︰一代英雄付逝波,壯懷空握魯陽戈,廟堂有策軍書急,天地無情戰骨多,故壘春滋新草木,游魂夜覽舊山河,陳濤十郡良家子,杜老酸吟意若何。署名曰柿園敗將。皆悚然,知為白谷孫公也。柿園之役,敗于中旨之促戰,罪不在公。詩乃以房 車戰自比,引為已過。正人君子用心,視王化貞輩僨轅誤國,猶百計卸責于人者,真三光之于九泉矣。大同杜生宜滋,亦錄有此詩,空握作辜負,春滋作春添,意若何作竟若何,凡四字不同。蓋傳寫偶異,大旨則無殊也。
【譯文】
太原折生遇蘭說︰他的家鄉有扶乩的,降臨乩壇的神大書一詩道︰“一代英雄付逝波,壯懷空握魯陽戈。廟堂有策軍書急,天地無情戰骨多。故壘春滋新草木,游魂夜覽舊山河。陳濤十郡良家子,杜老酸吟意若何?”署名叫“柿園敗將”。乩壇中的人都肅然起敬,知道是白谷孫公。柿園的這一次戰役,敗在朝中旨意的催促作戰,罪不在公。詩中以房 的車戰用來自比,引為自己的過錯。看看正人君子的用心,再看王化貞之流的覆敗誤國,還千方百計推卸責任給別人,真如日月星之光和九泉之比了。大同杜生宜滋也抄錄有這首詩,“空握”作“辜負”,“春滋”作“春添”,“意若何”作“竟若何”,共有四個字不同。大概傳寫中偶有差異,它的大旨則沒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