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弱戰

類別︰子部 作者︰明•劉基 書名︰劉伯溫兵法

    【原文】

    凡戰,若敵眾我寡,敵強我弱,須多設旌旗,倍增火灶,示強于敵,使彼莫能測我眾寡、強弱之勢,則敵必不輕與我戰,我可速去,則全軍遠害。法曰︰強弱,形也ヾ。

    後漢,羌戎反,寇武都,鄧太後以虞詡ゝ有將帥之略,遷武都太守。羌乃率眾數千,遮詡于陳倉、崤谷,詡即停車不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當發。羌聞之,乃分抄旁縣。詡因其兵散,日夜倍道兼行,日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兩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曰︰“孫臏減灶ゞ而君增之”;兵法曰︰日行不過三十里,而今日且行百里,何也?詡曰︰“敵人眾多,吾今兵少,吾之增灶,使敵必謂郡兵來迎;眾多行速,必憚追我。孫臏現弱,吾今示強,勢有不同故也。”

    【注釋】

    ヾ強弱,形也︰引自《孫子兵法•勢篇》。

    ゝ鄧太後︰即鄧綏,東漢和帝皇後,南陽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南)人。和帝死後,她先後迎立殤帝、安帝,臨朝執政十余年。虞詡︰東漢陳國武平(今河南省鹿邑西北)人,字升卿。漢安帝時為朝歌(今河南省湯陰西南)長。後任武都太守。

    ゞ孫臏減灶︰孫臏是戰國時代的著名軍事家,孫武後代。在齊國任軍師時,于周顯王二十九年(公元340 年),用減灶示弱之計誘敵入伏,大敗魏軍于馬陵(今河南範縣西南),魏將龐涓兵敗自殺。

    【譯文】

    凡與敵人作戰,如果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就必須多設置旗幟,加倍地增設鍋灶,向敵人顯示我軍很強大,使他們無法弄清我軍的眾寡強弱情況,那麼敵人必然不敢輕易地與我交戰,我軍應迅速離去,這樣就可以保全我軍、遠離危險。兵法上說︰強大、弱小,是由實力大小、對比顯現的。

    東漢時,羌戎反叛,進犯武都。鄧太後認為虞詡有將帥才略,調升他為武都太守。羌人于是率領數千人,在陳倉(今陝西寶雞市東)阻截虞詡在崤山峽谷之中,于是虞詡立即停止行軍,不再前進,並散布消息說已經上書皇帝請兵援助,等援兵到了才出發。羌人听到這個消息,便分散到附近各縣去進行搶掠,虞詡趁羌兵分散之機,不分晝夜加倍趕路,每天行走百余里,並命令官兵每人造兩個灶,每過一天增加一倍。羌人看到這麼多灶,就不敢逼近虞詡的部隊。有人問道︰“孫臏采用減灶的辦法欺騙魏軍,而你卻逐日增灶;兵法上說每日行軍不要超過30 里,而你現在每天行進百里,這是為什麼呢?”虞詡說︰“敵人兵多,我方兵少。敵人見我方鍋灶逐日增加,必然認為是武都郡的部隊來增援我們。我軍兵多行軍速度又快,敵人必然不敢追趕我軍。孫臏是故意向敵人顯示自己力量弱,我現在是故意向敵人顯示強大,這是因為作戰態勢不同的緣故。”


如果你對劉伯溫兵法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劉伯溫兵法》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