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攻城圍邑,若敵人糧多人少,外有救援,須速攻之,則勝。法曰︰兵貴神速。
三國,蜀將孟達降魏,遂領新城太守。未幾,復連吳附蜀,以叛魏。司馬懿潛軍進討。諸將言達與蜀交接,宜觀望而後可。懿曰︰“達無信義,此其相疑之時,當及其未定促而決之。”乃倍道兼行,至新城下。吳蜀各遣將救達,懿乃分兵拒之。初達與諸葛亮書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吳一百二十里,聞吾舉事,表上天子,往返時一月間也,則吾城已固。諸將足力,吾所在深險,司馬公必不自來。諸將來,吾無患矣。”及兵到達,又告亮曰︰“吾舉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達于外為木柵以自固。懿渡水破其柵,直造城下。旬日,李輔等斬達首,開門以降。
【譯文】
凡圍攻城池,如果敵人糧多兵少,又有外援,必須迅速攻擊。這樣就一定能勝利。兵法說︰兵貴神速。
三國時期,蜀將孟達投降魏國,被任命為新城(今房山)太守。沒過多久,他又聯合呈國歸附蜀國,叛離魏國。司馬懿秘密派兵前去討伐。眾部將對司馬懿說,孟達與蜀地相聯接,最好觀察一時再攻打。司馬懿說︰“孟達不講信義,現在他正處在左右不定的時候,應當乘他還未下定決心時解決他。”于是率兵急速行進,抵達新城城下,吳國和蜀國各派出將領援救孟達,司馬懿便分兵抵抗。起先孟達曾去信給諸葛亮說︰“宛城(今河南南陽縣)距洛陽800 里,距吳國120 里。魏得知我舉兵的消息,上表奏請皇帝,往返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等魏國軍隊來時我城他已經堅固了。眼下各將領奮勇盡力,我又地處險要,司馬懿必定不會前來,其他將領來,我不害怕。”等到魏軍到後,他又告訴諸葛亮說︰“我才舉事8 天,魏國就到了城下,真是太神速了!”上庸(今湖北竹山縣西南)城三面臨水,孟達在城外圍起木柵欄,加固防守。司馬懿渡河沖垮了木柵欄,直達城下。10 天後,李輔等人殺了孟達,開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