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有子問于曾子曰ヾ︰“問喪于夫子乎ゝ?”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ゞ。”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聞諸夫子也々。”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與子游聞之ぁ。”有子曰︰“然,然則夫子有為言之也あ。”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見桓司馬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為桓司馬言之也。南宮敬叔反,必載寶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貨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喪之欲速貧,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ぃ,四寸之棺,五寸槨,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魯司寇い,將之荊,蓋先之以子夏,又申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貧也。”
注釋︰
ヾ有子,即有若;曾子,即曾參(sh n);二人都是孔子的學生。
ゝ問,當作“聞”(《經典釋文》),听說。喪(s ng),失去,這兒指丟失官職。 夫子,指 孔子。
ゞ欲,希望。朽,腐爛。
々是,代詞,這。非,不是。 諸,“之于”的合音。
ぁ子游,即言偃,孔子的學生。
あ有為(w i),有所為(w i),有所指。
ぃ制,動詞,規定制度,制定禮法。 中都,魯邑名,在今山東省汶上縣西。孔子五十歲時,曾做過中都宰。 四寸之棺,四寸厚的棺材。五寸之槨,五寸厚的外棺。
い司寇,掌管刑罰的官。之,動詞,到。 荊,楚國。 之荊,到楚國應聘官職。 先之以子夏,讓子夏先去說明應聘意圖。子夏,即卜商,孔子的學生。 申,重申。冉有,即冉求,孔子的學生。
譯文︰
有子問曾子道︰“向先生(孔子)問過喪(當官然後失去官職)方面的事情嗎?”(曾子)說︰“听他說的是︰‘ 希望喪後趕快貧窮,希望死後趕快腐爛’。”有子說︰“這不是君子說的話。”曾子說︰“我(的確是)從先生(孔子)那听來的。”有子又說︰“這不是君子說的話。”曾子說︰“我是和子游一起听見這話的。”有子說︰“的確(說過)。但先生是有針對(某事)而說這話的。”
曾子將這話告訴子游。子游說︰“太神啦!有子說話很象先生啊!那時先生住在宋國,看見桓司馬給自己做石槨,三年還沒完成。先生說︰‘像這樣奢靡,(人)不如死了趕快腐爛掉越快越好啊。’希望(人)死了趕快腐爛,是針對桓司馬而說的。南宮敬叔(他原來失去官職,離開了魯國)回國,必定帶上寶物朝見國王。先生說︰‘像這樣對待錢財(行賄),喪(以後)不如趕緊貧窮越快越好啊。’希望喪後迅速貧窮,是針對敬叔說的啊。”
曾子將子游的話告訴有子。有子說︰“是啊。我就說了不是先生的話嗎。”曾子說︰“您怎麼知道的呢?”有子說︰“先生給中都制定的禮法中有︰棺材(板)四寸,槨(板)五寸。依據這知道(先生)不希望(人死後)迅速腐爛啊。從前先生失去魯國司寇的官職時,打算前往楚國,就先讓子夏去(打听),又讓冉有去聯系接洽。依據這知道(先生)不希望(失去官職後)迅速貧窮。”
賞析︰
本篇的章法很別致,第一段寫有子的否定,但不完全說出否定的根據。第二段寫子游的解釋;最後一段才把否定的根據說出來。寫得層次分明,靈活跌宕。有子根據孔子自己的行為來判斷孔子的言論,思想方法也有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