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三月(1),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2)。
王若曰︰“爾殷遺多士!弗吊F天(3),大降喪于殷(4)。我有周佑命(5),將天明威(6),致王罰,敕殷命終于帝(7)。肆爾多士(8)!非我小國敢弋殷命(9)。惟天不畀允罔固亂(10),弼我(11),我其敢求位(12)?惟帝不畀(13),惟我下民
秉為,惟天明畏(14)。”
“我聞曰︰‘上帝引逸(15)。’有夏不適逸(16),則惟帝降格(17),向于時夏(18)。弗克庸帝(19),大淫u有辭(20)。惟時天罔念聞(21),厥惟廢元命(22),降致罰(23);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24)。”
“自成湯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25)。亦惟天丕建保V有殷(26),殷王亦罔敢失帝(27),罔不配天其澤(28)。在今後嗣王(29),誕罔顯于天(30),矧曰其有听念于先王勤家(31)?誕淫厥u(32),罔顧于天顯民祗(33),惟時上帝不保,降若茲大喪(34)。”
“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凡四方小大邦喪,罔非有辭于罰(35)。”
王若曰︰“爾殷多士,今惟我周王丕靈承帝事(36),有命曰︰‘割殷(37),告敕于帝。’惟我事不貳 (38),惟爾王家我 。予其曰惟爾洪無度(39),我不爾動,自乃邑(40)。予亦念天(41),即于殷大戾(42),肆不正(43)。”
王曰︰“猷(44)!告爾多士,予惟時其遷居西爾(45),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寧(46),時惟天命(47)。無違,朕不敢有後(48),無我怨。
“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冊有典(49),殷革夏命。今爾又曰︰‘夏迪簡在王庭(50),有服在百僚(51)。’予一人惟听用德(52);肆予敢求爾于天邑商(53),予惟率肆矜爾(54)。非予罪,時惟天命。”
王曰︰“多士,昔朕來自奄(55),予大降爾四國民命(56)。我乃明致天罰移爾遐逖(57),比事臣我宗多遜(58)。”
王曰︰“告爾殷多士,今予惟不爾殺(59),予惟時命有申(60)。今朕作大邑于茲洛,予惟四方罔攸賓(61),亦惟爾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遜(62)。”
“爾乃尚有爾土(63),爾乃尚寧干止(64)。爾克敬,天惟畀矜爾(65);爾不克敬,爾不啻不有爾土(66),予亦致天之罰于爾躬!
“今爾惟時宅爾邑(67),繼爾居(68);爾厥有干有年于茲洛(69)。爾小子乃興,從爾遷(70)。”
王曰︰“又曰時予(71),乃或言爾攸居(72)。”
【注釋】
(1) 惟︰語首助詞。三月︰據《竹書紀年》為成王七年三月。
(2) 商王士︰殷商的王士。
(3) 弗吊︰不善。F天︰F,秋天。這里指上天。不吊F天,不善上天的人,指紂王。
(4) 降喪︰降下災禍。
(5) 佑命︰佑助天命。
(6) 將︰奉行。《儀禮•聘禮》注︰“將,猶奉也。”
(7) 致︰通至,行。《樂記》注︰“至,行也。”終于帝︰被上帝終絕了。
(8) 肆︰今。
(9) 弋︰代。見曾運乾《喻母古讀考》。馬融本、鄭玄本、王肅本弋作翼。馬融說︰“翼,取也。”鄭玄說︰“翼,猶驅也。”小國︰《孔疏》說︰“周本殷之諸侯,故周公自稱小國。”
(10) 畀︰給予。允罔固亂︰相信誣罔憑借禍亂的人。允,信。罔,誣。固,通怙,憑借。
(11) 弼︰輔助。
(12) 其︰豈。位︰王位。
(13) 不畀︰謂不畀允罔固亂。
(14) 秉︰執守。為︰作為。惟天明畏︰當畏天明。
(15) 引︰制引,制止。逸︰淫逸。
(16) 適︰節制。
(17) 格︰通 ,教令。《玉篇》︰“ ,教令嚴也。”
(18) 向︰勸。時︰這。
(19) 庸︰用,采用。指采用上帝的教令。
(20) 淫︰游。u︰樂。有︰又。辭︰通怠,疑惑。
(21) 惟時︰因此。念︰懷念。聞︰通問,恤問。
(22) 厥︰語首助詞。元命︰大命,指國運。
(23) 致︰通至,大。
(24) 俊民︰杰出人才。甸︰治。
(25) 恤︰慎。
(26) 保V︰安治。保V有殷即安治殷國的人,是“建”的賓語。
(27) 罔敢失帝不敢違失天意。
(28) 其︰之。澤︰恩澤。
(29) 後嗣王︰指紂王。
(30) 誕罔顯于天︰大不明于天。
(31) 矧︰何況。勤家︰為家國勤勞。
(32) 厥︰語中助詞。
(33) 天顯︰天明,指天命。民祗︰人民的痛苦。祗,通 ,病。
(34) 大喪︰指亡國之禍。
(35) 辭︰怠,疑惑。
(36) 靈︰善。
(37) 割︰取。
(38) 事︰指征伐的事。 ︰通敵,敵人。《論語•里仁》釋文︰“ ,鄭本作敵。”
(39) 予其曰︰我豈意謂。金履祥說。洪︰大。度︰法度。
(40) 乃邑︰你們眾卿士的封邑。
(41) 念天︰念天只割取殷。
(42) 即︰則。戾︰定。
(43) 肆︰所以。正︰治罪,指治多士的罪。《周禮•大司馬》注︰“正之者,執而治其罪。”
(44) 猷︰嘆詞。
(45) 其︰乃。遷居西爾︰即遷爾居西。西,指成周,成周在商之西,所以稱西。
(46) 奉德︰秉德。孫星衍說︰“奉,猶秉也。”康寧︰安靜。
(47) 惟︰為。《玉篇》︰“惟,為也。”
(48) 有︰或。後︰遲。
(49) 冊典︰典籍。
(50) 迪︰通由,輔。指輔臣。《方言》︰“由,輔也。”簡︰選擇。
(51) 服︰事,指職務,職位。百僚︰百官。
(52) 听︰受,接受。德︰有德的人。
(53) 肆︰今。求︰招來。《禮記•學記》注︰“求,謂招來也。”天邑︰大邑。
(54) 率︰用。肆︰緩,寬大。矜︰憐惜。
(55) 奄︰國名。《尚書大傳》︰“周公攝政三年,踐奄。”
(56) 降︰下達。四國︰指管蔡商奄四國。
(57) 遐逖︰遠方,指四國。多士來自四國,所以稱遠方。
(58) 比︰近日。事︰服務。我宗︰我們周族。遜︰恭順。
(59) 不爾殺︰不殺你們。
(60) 時命有申︰又申是命。時,是,這個。有,又。申,重復。
(61) 惟︰以,由于。四方︰四方諸侯。賓︰朝貢。金履祥說︰“鎬京遠在西偏,四方道里不均,無所于賓貢。”
(62) 服︰服務。遜︰順。
(63) 尚︰猶,還。
(64) 寧︰安。干︰安。《廣雅•釋詁》︰“干,安也。”止︰語末助詞。
(65) 畀︰賜給。畀矜爾︰賜給你們憐愛。
(66) 不啻︰不但。
(67) 惟︰當。時︰善。宅︰祝
(68) 居︰事業。
(69) 有干︰有安樂。有年︰有豐年。
(70) 小子︰指子孫。興︰興盛。
(71) 又曰時予︰時予時予。《尚書正讀》說︰“本文又曰,重言時予也。言終丁寧之意。”時︰承順,順從。
(72) 或︰通克,能夠。攸︰通悠,長久。
【譯文】
周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初往新都洛邑,用成王的命令告誡殷商的舊臣。
王這樣說︰“你們這些殷商的舊臣們!紂王不敬重上天,他把災禍大降給殷國。我們周國佑助天命,奉行上天的明威,執行王者的誅罰,宣告殷的國命被上天終絕了。現在,你們眾位官員啊!不是我們小小的周國敢于取代殷命,是上天不把大命給予那信誣怙惡的人,而輔助我們,我們豈敢擅求王位呢?正因為上天不把大命給予信誣怙惡的人,我們下民的所作所為,應當敬畏天命。
“我听說︰‘上帝制止游樂。’夏桀不節制游樂,上帝就降下教令,勸導復桀。他不能听取上帝的教導,大肆游樂,並且怠慢。因此,上帝也不念不問,而考慮廢止夏的大命,降下大罰;上帝于是命令你們的先祖成湯代替夏桀,命令杰出的人才治理四方。
“從成湯到帝乙,沒有人不力行德政,慎行祭祀。也因為上天樹立了安治殷國的賢人,殷的先王也沒有人敢于違背天意,也沒有人不配合上天的恩澤。當今後繼的紂王,很不明白上天的意旨,何況說他又能听從、考慮先王勤勞家國的訓導呢?他大肆淫游u樂,不顧天意和民困,因此,上帝不保佑了,降下這樣的大喪亂。
“上帝不把大命給予不勉行德政的人,凡是四方小國大國的滅亡,無人不是怠慢上帝而被懲罰。”
王這樣說︰“你們殷國的眾臣,現在只有我們周王善于奉行上帝的使命,上帝有命令說︰‘奪取殷國,並報告上天。’我們討伐殷商,不把別人作為敵人,只把你們的王家作為敵人。我怎麼會料想到你們眾官員太不守法,我並沒有動你們,動亂是從你們的封邑開始的。我也考慮到天意僅僅在于奪取殷國,于是在殷亂大定之後,便不治你們的罪了。”
王說︰“啊!告訴你們眾官員,我因此將把你們遷居西方,並不是我執行教導不安靜,這是天命。不可違背天命,我不敢遲緩執行天命,你們不要怨恨我。
“你們知道,殷人的祖先有書冊有典籍,記載著殷國革了夏國的命。現在你們又說︰‘當年夏的官員被選在殷的王庭,在百官之中都有職事。’我只接受、使用有德的人。現在我從大邑商招來你們,我是寬大你們和愛惜你們。這不是我的差錯,這是天命。”
王說︰“殷的眾臣,從前我從奄地來,對你們管、蔡、商、奄四國臣民廣泛地下達過命令。我然後明行上天的懲罰,把你們從遠方遷徙到這里,近來你們服務和臣屬我們周族很恭順。”
王說︰“告訴你們殷商的眾臣,現在我不殺害你們,我想重申這個命令。現在我在這洛地建成了一座大城市,我是由于四方諸侯沒有地方朝貢,也是由于你們服務奔走臣屬我們很恭順的緣故。
“你們還可以保有你們的土地,你們還會安寧下來。你們能夠敬慎,上天將會對你們賜給憐愛;你們假如不能敬慎,你們不但不能保有你們的土地,我也將會把老天的懲罰加到你們身上。
“現在你們應當好好地住在你們的城里,繼續做你們的事業。你們在洛邑會有安樂會有豐年的。從你們遷來洛邑開始,你們的子孫也將興旺發達。”
王說︰“順從我!順從我!才能夠談到你們長久安居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