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奏启第二十三  

类别:集部 作者:刘勰 书名:文心雕龙

    《奏启》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三篇,以“奏”为主,论述“奏”、 “启”两种文体。

    本篇分“奏”、“启”两大部分。刘勰把“奏”分为两类来论述:第一 段讲一般的奏文,有三个内容:一是“奏”的起源及其含意,二是秦、汉以 来奏文写作的发展情况,三是写作奏文的基本要领。第二段专论“弹劾之奏”, 有三个内容:一是弹奏和官职的关系,二是评论汉、晋期间的几家奏文,三 是论述写弹奏的不良倾向,提出正确的写作态度和基本要求。第三段论“启”, 兼及“谠言”、“封事”、“便宜”等和奏启有关的名目。

    奏、启和前一篇所论章、表,后一篇所论议、对一样,都是帝制时期臣 下对帝王的政治性文件,和文学创作的关系是不大的。除了对研究古代文体 略有参考意义外,其中论及的某些问题,对了解刘勰的思想还很值得注意。 如刘勰特别重视弹劾官吏的奏文,对它进行了单独论述,大力强调弹奏的严 峻有力,“不畏强御”等,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刘勰一贯推崇儒家,本篇不 仅讲到《诗》《礼》二经,儒家墨家,都有不当 之处,甚至以孟子和墨子 的互相谩骂,一概当做“躁言丑句”的典型而予以批评,这对儒家是颇为不 恭的。他主张弹奏要“总法家之式,秉儒家之文”,也说明刘勰并非在一切 问题上独尊儒木。

    本篇尊孔光为“名儒”,反映了刘勰的偏见,范文澜已指出:“孔光虽名儒,性实鄙佞。彦和谓与路粹殊心,似嫌未允。”这是对的。但刘勰在《程 器》篇又说:“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曾献媚董贤的孔光,在董贤 死后却大讲其“奸回”,对这位孔子的后代,虽曰“名儒”,就成了无情的 嘲讽。

    (一) (原文)昔唐、虞之臣,敷奏以言;秦、汉之辅 1,上书称奏。陈政事,献典仪 2 , 上急变 3 ,劾葱谬 4 ,总谓之奏。奏者,进也;言敷于下,情进于上也。秦 始立奏,而法家少文。观王绾之《奏勋德》6 ,辞质而义近;李斯之《奏骊 山》7 ,事略而意径 8 :政无膏润 9 ,形于篇章矣。自汉以来,奏事或称上疏 10,儒雅继踵 11,殊采可观。若夫贾谊之《务农》12,晁错之《兵事》13,匡衡之《定郊》14,王吉之《观礼》15,温舒之《缓狱》16,谷永之《谏仙》17,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后汉群贤,嘉言罔伏 18。杨秉耿 介于灾异 19,陈蕃愤懑于尺一 20:骨鲠得焉。张衡指摘于史职 22,蔡邕铨 列于朝仪 23:博雅明焉。魏代名臣,文理迭兴 24。若高堂《天文》25,王观《教学》26,王朗《节省》27,甄毅《考课》28,亦尽节而知治矣 29。晋氏 多难,灾屯流移 30。刘颂殷勤于时务 31,温峤恳侧于费役 32:并体国之忠 规矣 33。夫奏之为笔 34,固以明允笃诚为本 35,辨析疏通为首。强志足以 成务,博见足以穷理;酌古御今 36,治繁总要 37:此其体也。

    〔注释〕

    1 辅:助,指官吏。 2 典仪:礼仪制度。 3 急变:紧急重大的事变。

    《汉书•车千秋传》:“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颜师古注:“所告非常,故云急变也。” 4 劾(hé河):弹劾,揭发罪状。愆(qiān 千):过失。5 秦始立奏:《章表》:“秦初定制,改书曰奏。” 6 王绾(wǎn 晚):秦 始皇时的丞相。《奏勋德》:指王绾等人的《议帝号》。秦初,王绾曾与冯 劫、李斯等共议帝号,称颂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 帝所不及”(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7 李斯:秦始皇的丞相。《奏 骊山》:指李斯的《上书言治骊山陵》(见《全秦文》卷一)。骊(Ií离) 山:秦始皇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省临潼县。 8 径:直。 9 膏润:恩泽。 法家实行严刑峻法,所以说“政无膏润”。 10 疏:条列言事。 11 儒雅: 博学的儒生。踵(zhǒng 肿):脚后跟。 12 贾谊:西汉初年作家。《务农》: 指贾谊的《论积贮疏》,见《汉书•食货志上》。 13 晁错:西汉初年文人。《兵事》:指晁错的《上书言兵事》,也称《言兵事疏》,见《汉书•晁错 传》。 14 匡衡:字稚圭,西汉元帝时丞相。《定郊》:指匡衡的《奏徒南 北郊》,见《汉书•郊祀志下》。15 王吉:字子阳,西汉宣帝时为谏大夫。《观礼》:《太平御览》卷五九四作《劝礼》,指王吉的《上宣帝疏言得失》, 见《汉书•王吉传》。16 温舒:姓路,字长君,西汉宣帝时为临淮太守。《缓 狱》:指路温舒的《尚德缓刑书》,见《汉书•路温舒传》。 17 谷永:字 子云,西汉成帝时官至大司农。《谏仙》:指谷永的《说成帝距绝祭祀方术》, 见《汉书•郊祀志下》。 18 罔:无。伏:藏匿。 19 杨秉:字叔节,东汉 桓帝时官至太尉。耿介:光明正大,这里指言事正直。灾异:《后汉书•杨 震(附秉)传》载,汉桓帝微行至梁胤(yìn 印)家,“是日大风拔树,昼昏”。 杨秉因此上疏以谏。其中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认为这场风灾是桓帝 私入梁家造成的。他的谏疏载本传,《全后汉文》卷五十一题为《因风灾上 疏谏微行》。 20 陈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时为太尉。尺一:汉制以长一尺 一寸的简板写诏书,这里就指诏书。东汉桓帝时,吏治腐败,贿赂公行,陈 蕃上《谏封赏内宠疏》指出:“令天下之论,皆谓狱由怨起,爵以贿成。夫 不有臭秽,则苍蝇不飞。陛下宜采求得失,择从忠善,尺一选举,委尚书三 公,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岂不幸甚!”(《后汉书。陈蕃传》)21 骨鲠(gěng 耿):骨气,和《檄移》篇的“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鲠”中的“骨鲠”二字意同。 22 张衡:字平子,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指摘于 史职:《太平御览》卷五九四作“指摘史谶”。张衡指摘史书的疏奏如《表 求合正三史》、《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不合事》,指摘谶书的如《请禁绝 图谶疏》等(见《全后汉文》卷五十四)。谶(chèn 衬):验,指预言凶吉 征验的迷信著作。23 蔡邕:字伯喈(jiē阶),东汉末年文学家。铨(quán 全)列朝仪:指蔡邕的《上封事陈政要七事》,见《后汉书•蔡邕传》。铨: 同“诠”,诠次,编次。列:陈,陈述。朝仪:朝廷纲纪。蔡邕所陈七事, 多讲“求贤之道”、“贤良方正敦朴之选”等。 24 文理迭兴:《诏策》篇 曾说:“建安之末,文理代兴。”“迭兴”与“代兴”意同。文理:这里指 写奏文的道理。 25 高堂:复姓,名隆,字升平,三国魏明帝时官至光禄勋。《天文》:指高堂隆的《星孛(bèi 倍)于大辰上疏》(见《三国志•魏书•高 堂隆传》),认为魏明帝“崇饰居室,士民失业。??民不堪命,皆有怨怒”。 皇天“是以发教戒之象”来警告帝王。26 壬观,《太平御览》卷五百九十四 作“黄观”。黄观:三国魏人。《教学》:指黄观有关教学的疏奏,今不传。27 壬朗:字景兴,三国时魏国文人,明帝时为司空。《节省》:指玉朗的《奏 宜节省》,见《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注引《魏名臣奏》。 28 甄《zhēn真)毅:三国魏人,曾任驸马都尉。《考课》:可能指甄毅的《奏请令尚书 郎奏事处当》(见《太平御览》卷二百十五引《魏名臣奏》)。考课:指对 在职官吏的考核。上面所说奏文,正是关于考核尚书郎处理案件“割断才技” 的建议。 29 节:指为臣之节。 30 灾屯(zhūn 谆)流移:《太平御览》 卷五九四作“世交屯夷”,译文据《御览》。屯:艰难。夷:创伤。 31 刘 颂:字子雅,西晋惠帝时为吏部尚书。他任淮南相时,曾写过一篇六千多字 长的《除淮南相在郡上疏》(见《晋书•刘颂传》),详论当时政务。32 温 峤(q1áo 桥):字太真,东晋初文人,成帝时为骠骑将军。费役:《晋书•温 峤传》载:太子起西池楼观,颇为劳费,温峤《上太子疏谏起西池楼观》说: “朝廷草创,巨寇未灭,宜应俭以率下,务农重兵。” 33 体:指体察。规: 劝诫。 34 笔,“文笔”的笔,指不重音韵文饰的散文,参见《总术》篇所 论。35 允:诚信。笃:忠厚。 36 酌,斟酌,参考。御:驾驭,控制。37 洽繁总要:《总术》篇说,“乘一总万,举要治繁。” 38 体:这里指主体, 大要。

    〔译文〕

    从前唐尧虞舜的臣下,向帝王陈述问题是用口头语言;秦汉时的官吏, 给帝王的上书叫做“奏”。陈述政事、提出典制礼仪、请示紧急重大的事件、 弹劾罪恶和检举谬误的陈辞,都称之为“奏”。所谓“奏”,就是进;就是 陈述问题,下情上达。秦初开始用奏,但法家缺乏文采。如王绾等人的《议 帝号》,文辞朴质而意义浅近;李斯的《上书言治骊山陵》,陈事粗略而用 意过直:其政治上缺少恩德,已明显地反映在当时的奏章中了。从汉代以后, 奏事有时也叫上疏。博学的文人相继写作,特出的文采相当可观。如西汉贾 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言兵事疏》、匡衡的《奏徙南北郊》、王吉的《上宣帝疏言得失》、路温舒的《尚德缓刑书》、谷永的《说成帝距绝祭祀方术》等,道理既讲的切实得当,文辞也通达流畅。这就可说懂得奏章的要 领了。东汉群贤,好的奏章也不断出现。杨秉在《因风灾上疏谏微行》中, 直率地指出风灾由帝王而生;陈蕃在《谏封赏内宠疏》,对当时腐败的吏治 表示十分愤恨:这都写得很有骨气。又如张衡在《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不 合事》、《请禁绝图谶疏》等疏奏中,对不合史实的史书、宣扬迷信的图谶 提出批评;蔡邕在《上封事陈政要七事》中,从维护朝廷纲纪上来逐一陈述: 他们都写得渊博典雅。到了魏代,名臣的奏疏不断兴盛,如高堂隆的《星孛 于大辰上疏》、黄观的《教学疏》、王朗的《奏宜节省》、甄毅的《奏请令 尚书郎奏事处当》等,也是竭尽臣节而懂得治道的了。在晋代多灾多难的时 期,刘颂的《除淮甫相在郡上疏》,认真热情地陈述当时的政务;温峤以《上 太子疏谏起西池楼观》,诚恳地要求不要耗费劳役:这都是体察国事的忠诚 规劝。“奏”这种文体,应以公正忠诚为本,以明析通畅为首。要有坚强的 意志来完成政务,广博的见识以穷达事理;参考古人来驾驭今事,抓住要害 以处理繁杂:这就是“奏”的基本要领。

    (二) (原文)  若乃按劾之奏,所以明宪清国 1 。昔周之太仆 2 ,绳愆纠谬 3 ;秦之 御史 4,职主文法 5;汉置中丞 6 ,总司按劾 7 。故位在鸷击 8 ,砥砺其气9 ,必使笔端振风,简上凝霜者也 10。观孔光之奏董贤 11,则实其奸回 12; 路粹之奏孔融 13,则诬其衅恶 14:名儒之与险士 15,固殊心焉 16。若夫傅 咸劲直 17,而按辞坚深 18;刘隗切正 19,而劾文阔略 20:各其志也。后之 弹事,迭相斟酌,惟新日用,而旧准弗差。然函人欲全 22,矢人欲伤 23;术 在纠恶 24,势必深峭 25。《诗》刺谗人 26,投畀豺虎;《礼》疾无礼 27, 方之鹦猩 28;墨翟非儒 29,目以豕彘 30;孟轲讥墨 31,比诸禽兽 32:《诗》、《礼》、儒、墨,既其如兹,奏劾严文,孰云能免。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诃 33,吹毛取瑕 34,次骨为戾 35,复似善骂,多失折衷 36。若能辟礼门以 悬规 37,标义路以植矩 38,然后逾垣者折肱 39,捷径者灭趾 40,何必躁言 丑句,诟病为切哉 41!是以立范运衡 42,宜明体要。必使理有典刑 43,辞 有风轨 44,总法家之式 45,秉儒家之文 46,不畏强御 47,气流墨中,无纵 诡随 48,声动简外,乃称绝席之雄 49,直万之举耳 50。

    〔注释〕

    1 宪:法令。2 太仆:周代高级官吏,纠正帝王过失为其重要职责之一。3 绳愆纠谬:这是借用《尚书•冏(jiǒng 炯)命》中的一句。原文是:“王 若曰:??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绳愆纠谬, 格其非心,俾(使)克绍(继)先烈。”绳、格:都是纠正的意思。4 御史: 秦代御史大夫掌文书及弹劾纠察。5 文法:法令条文。6 中丞:即御史中丞, 汉代是御史大夫的辅佐官员,又称中执法,7 司:主管。8 鸷击:喻执法严厉 的官职。鸷:猛禽。《汉书•孙宝传》载,孙宝对其下属侯文说:“今鹰隼 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鹰隼(sǔn 损):即鸷鸟。 9 砥砺(dǐlì底利):磨刀石,引申为磨炼,也作“底厉”,如《汉书•晁锗传》: “底厉其节。” 10 笔端振风,简上凝霜:西汉崔篆《御史箴》:“简上霜凝, 笔端风起。”(见《初学记•职官部•御史大夫》)二句喻弹劾检举的奏文 劲厉有力。 11 孔光:字子夏,西汉成帝、哀帝时的丞相。董贤:字圣卿, 汉哀帝的宠臣。哀帝死后,王莽弹劾董贤的罪状,罢归自杀。孔光上奏,列 举董贤“父子专朝,兄弟并宠”,使“国家为空虚”的罪恶。奏文载《汉书•董 贤传》。 12 奸回:邪恶。回:邪。 13 路粹:字文蔚,汉末文人。孔融: 字文举,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后汉书•孔融传》载:“曹操 既积嫌忌,而都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14 衅(xìn 信)恶:罪恶。 15 名儒:指孔光,他是孔子的十四世孙。险士:指路粹。16 殊心:指一实一诬,用心不同。 17 傅咸:字长虞,西晋文学家。劲直:刚强正直。顾荣《与亲故书》曾称赞傅咸说:“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见《晋书•傅成传)) 18 按辞:指弹劾罪过的奏文。傅咸的弹奏尚存《奏劾 荀恺》、《奏劾王戎》(见《晋书•傅咸传》)、《奏劾夏侯骏》、《奏劾 夏侯承》(见《晋书•王戎传》)等。 19 刘隗(wěi 伟):字大连,东晋 元帝时丞相一司直。《晋书•刘隗传》说他“弹奏不畏强御”。切:严厉。20 阔略:疏略。21 弹事:弹劾官吏的奏章, 22 函人:制铠甲的工人。全: 保全。23 矢人:制箭的工人。《孟子•公孙丑上》:“矢人惟恐不伤人,函 人惟恐伤人。” 24 术:指写弹奏的方法。 25 峭(qiào 窍):峻峭,严厉。26 《诗》:指《诗经•小雅•巷伯》,其中说:“取彼谮(zèn 怎去)人, 投畀(bì避)豺虎。”谗人:即谮人,用恶言毁谤好人的人。畀:给。27《礼》: 指《礼记•曲礼上》,其中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疾:痛恨。28 方:比。 29 墨翟(dí敌):战国初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开创者。他的言论保存在由 其弟子辑录的《墨子》中。非儒:批评反对儒家。 30 目:称。豕(shǐ使) 彘(zhì治):都是猪。《太平御览》卷五百九十四作“豕羊”。《墨子•非儒下》 的原文,正是骂儒家以“羝(dī低)羊”和“贲(fén 汾)豕”。即公羊和大 猪。31 孟轲(kē苛):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他的言论保存在由其弟子辑录 的《孟子》中。 32 比诸禽兽:《孟子•滕文公下》:“杨氏为我,是无君 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33 诋诃(dǐhé底呵): 辱骂呵斥。 34 吹毛取瑕:即吹毛求疵之意。《韩非子•大体》:“不吹毛 而求小疵。”瑕、疵:都指小的缺点。 35 次骨:深入骨髓。《史记•杜周 传》说杜用法:“重迟(宽缓)外宽,内深次骨。”《索隐》:“次,至也。 李奇曰:其用法刻至骨。”戾(lì利):猛烈。 36 折衷,即折中,没有偏 颇,合于正中。 37 辟:开。礼门:《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 门也。”38 植:树立。矩:和上句“规”字义同,都指规矩,法度。 39 逾:超越。垣(yuán 园):墙。肱(gōng 公):胳膊。 40 捷径:近直的 小路,喻指和大道、正道相违的不轨行为。屈原《离骚》:“何桀纣之猖披 兮,夫唯捷径以窘步。”趾(Zhǐ只):足指。 41 诟(gòu 够)病:《礼记•儒 行》:“今众人之命(名为)儒也妄(无)常,以儒相诟病。”孔疏:“诟 病,犹耻辱也。言今世以命之为儒,是相耻辱。”切,《太平御览》卷五百 九十四作“巧”。译文据“巧”字。42 衡:秤杆。这里指衡量取舍。 43 典 刑:一定的常规。《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郑笺: “虽无此臣(指伊尹等),犹有常事故法可案用也。”44 风轨:与上句“典 刑”意近。风:教化。轨:法度。 45 式:《太平御览》卷五百九十四作“裁”。 裁:判断,裁决。 46 秉:操,持。47 不畏强御:这里借用《诗经•大雅•烝 民》中的一句:“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强御:指强暴逞势的人。 48 无 纵诡随:这是《诗经•大雅•民劳》中的一句。纵:从,指听从。诡随:王 引之《经义述闻》:“诡随,谓谲诈欺谩之人也。” 49 绝席:《后汉书•王 常传》:光武帝建武七年,“使使者持玺书即拜常为横野大将军,位次与诸 将绝席”。李贤注:“绝席,谓尊显之也。《汉官仪》曰:御史大夫、尚书 令、司隶校尉,皆专席,号三独坐。”绝:独,“绝席”即“独坐”。这里 指“总司按劾”的御史大夫而言。 50 直方:《韩非子•解老》:“所谓方 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心不偏党也。”

    〔译文〕

    至于揭发检举罪过的奏文,是用以严明法纪、廓清国政的。从前周代的 太仆,就是负责纠正过失的官员;秦代的御史大夫,就是职掌法令条文的官 吏;汉代设置御史中丞,则是主管弹劾罪过的监察官。所以,既然身为执法 严厉的监察官,就应磨炼其气势,以求把弹奏写得像笔下生风、纸上结霜那 样劲厉。读汉代孔光对董贤的弹奏,是如实列举其罪行:汉末路粹对孔融的 奏本,却是捏造罪名。由此可见,在弹奏的写作上,名儒和险士的用心是大 不相同的。至于西晋傅咸,为人刚劲正直,因此弹奏写得有力而深刻;东晋 刘隗虽严峻正直,他的弹奏却写得有些粗疏:这也是各有其不同的情志所致。 后世的弹奏文,相互参酌,在不断运用中虽有新的发展,但和古代的基本格 式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可是,制造铠甲的工匠是为了使人安全,制造弓箭的工匠,却是希望使人受其伤害;弹奏是为了纠正罪恶,也就势必写得深刻严 峻。《诗经》里面批判毁谤好人的谗人,说要把这种人投给豺狼虎豹;《礼 记》中痛恨无礼的人,把他比作鹦鹉和猩猩。墨翟攻击儒家,称之为公羊和 大猪;孟轲讥讽墨家,就比之为禽兽。《诗经》、《礼记》、儒家、墨家, 尚且如此,严峻的弹奏之文,又怎能避免?所以,一般人写这种文章,都是 竞相辱骂,吹毛求疵,尖刻得深透骨髓,甚至以谩骂为能,大都失于折中。 如果开辟礼的大门和义的道路,就可以此为准则,对不通过“礼门”越墙而 过的人,就砍他的手,不走“义路”而走小道的人,就断他的脚;何须用暴 躁丑恶的言辞,以无理谩骂为工巧呢?所以,确立规范,衡量取舍,应以表 达要义为主。必须做到说理有常规,用辞有法度,取法家的判断精神,用儒 家的文辞采饰,不畏强暴的权势,使盛气流贯于笔墨之中;也不放任诡诈欺 骗的人,使声势振动于竹简之外,这就可说是御史大夫的杰作,正直的壮举 了。

    (三) (原文)

    启者,开也。高宗云 1 ,“启乃心,沃朕心”2 ,取其义也。孝景讳启3 ,故两汉无称。至魏国笺记 4 ,始云“启闻”;奏事之末,或云“谨启”。 自晋来盛启 5 ,用兼表奏 6 。陈政言事,既奏之异条 7;让爵谢恩,亦表之 别干。必敛饬入规 8 ,促其音节 9 ,辨要轻清 10,文而不侈 11,亦启之大 略也。又表奏确切,号为“谠言”12。谠者,偏也 13。王道有偏,乖乎荡荡14。其偏,故曰谠言也 15。孝成称班伯之谠言 16,贵直也。自汉置八仪 17,密奏阴阳 18;皂囊封板 19,故曰“封事”20。晁错受《书》21,还上便宜22。后代便宜,多附封事,慎机密也。夫王臣匪躬 23,必吐謇谔 24,事举人存 25,故无待泛说也。

    〔注释〕

    1 高宗:商王武丁。 2 启乃心,沃朕心:这话见《尚书•说命上》。 原文是:“启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瞑眩,厥疾弗廖(chōu 抽)。”意为启 发武丁的话像药一样,如没有使之眩感的药效,则其病不愈。沃:浇灌。朕: 武丁自称。3 孝景:西汉景帝刘启。讳:帝王的名字,为了表示尊敬,避讳 直言其名。4 笺记,文体名。《书记》篇说:“记之言志,进己志也。笺者, 表也,表识其情也。”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笺》:“古者君臣同书,至 东汉始用笺记:公府奏记,郡将奏笺。??是时太子诸王大臣皆得称笺,后 世专以上皇后太子。于是天子称表,皇后太子称笺,而其他不得用矣。” 5 晋来盛启:晋代用“启”之盛,除范文澜注所举范宁一篇、司马道子二篇外, 写得较多的如陆云,有《国起西园第表启宜遵节俭之制》等六篇(见《全晋 文》卷一百零一),卞嗣之有《沙门应致敬启》四篇(见《全晋文》卷一百 四十)。 6 用兼表奏:如上举陆云《表启宜遵节俭之制》,即表启兼用。 当时其他诸启,也和表奏无大区别。7 异条:和下句“别干”,都是支流、 枝干的意思。 8 敛:收聚。饬(chì翅):整治。规:这里指法规、常规。9 促:短,紧缩。 10 辨要:《太平御览》卷五九五作“辩要”。《才略》 篇说“《典论》辩要”,指论述能抓住要害。轻:轻便,指文辞简明。 11 侈:奢侈,指浮夸。 12 谠(dǎng 党)言:宣言,善言, 13 偏也:范文澜注:“疑有脱字,似当云‘谠者,正偏也’。”杨明照校注:“疑当作无 偏。”译文据“无偏”。 14 王道有偏,乖乎荡荡:《尚书•洪范》:“无 偏无党(同谠),王道荡荡。”乖:背离。荡荡:开阔广大的样子。15 其偏: 诸家校勘都疑此二字有脱误。根据上文,应为“无偏”或“其言无偏”。 16 孝成:指汉成帝,班伯:成帝时为中常侍。《汉书•叙传上》说,成帝曾问 班伯,其车屏风上所画纣王醉踞妲(dá达)己的意义;班伯的回答,成帝很 满意,因谓:“吾久不见班生,今日复闻说言。”17 八仪:范文澜注:“疑 当作八能。”八能:习晓乐律的乐工。《后汉书•礼仪志中》:“八能士各 书板言事。文曰:‘臣某言,今月若干日甲乙日冬至黄钟之音调,君道得, 孝道褒。’商臣、角民、徵事、羽物各一板。否则召太史令,各板书,封以 皂囊,送西陛跪授尚书。”王先谦《集解》:“八能,谓撞钟,击鼓、磬, 吹管、竽,鼓琴之士。??以六器应八音,故曰八能。” 18 密奏阴阳:《乐 叶图徵》:“八能之士,常以日冬至成天文,日夏至成地理,作阴乐以成天 文,作阳乐以成地理。”(见《后汉书•礼仪志中》注引) 19 皂(zào 造) 囊:黑色帛袋。 20 封事:密封的奏启。 21 晁错受《书》:《史记•晁错 传》载:“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 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 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22 便宜:应办的事。《南齐书•顾 宪之传》2 “愚又以便宜者,盖谓便于公宜于民也。” 23 王臣匪躬:《易 经•蹇(jiǎn 简)卦》:“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孔疏:“能涉蹇难而往 济蹇,故曰王臣蹇蹇也。尽忠于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济君,故曰匪躬 之故。”匪:非。躬:身,指自身。 24 謇谔(jiǎn è简愕):直言。 25 事举人存:《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孔疏:“其人,谓贤 人;举,犹行也。存,谓道德存在也。若得其人道德存在,则能兴行政教, 故云举也。”

    〔译文〕

    所谓“启”,就是开。商王武丁曾说,“打开你的心窍,浇灌我的心灵”; “启”就是取这个意思。西汉景帝名“启”,为了避讳,所以两汉时期的奏 启不用“启”这个名称。到魏代的笺表中,才开始用“启闻”,或者在奏事 的最后说“谨启”。晋代以后,“启”的运用相当普遍,而兼有表奏的作用。 在陈述政见、议论国事上,“启”是“奏”的分支;在辞让封爵、感谢恩典 方面,“启”是“表”的枝干。奏启的写作,必须整饬得合于法度,紧缩音 节,抓住要害,简明轻快,有一定的文采,但不能浮夸,这就是“启”的基 本要领了。此外,因为表奏文有须要写得准确切实的特点,所以又称为“说 言”。所谓“谠”,就是不偏。如果帝王之道有了偏颇,就不可能有广阔远 大的气象;正因为是没有偏颇的话,所以叫做“谠言”。汉代设置善音律的 八能之士,向帝王秘密呈奏阴阳变化;因为要用黑色袋子密封简板,所以又 叫“封事”。晁错向秦博士学习《尚书》回来后,向帝王陈述应办的事叫做 上“便宜”。后代的“便宜”,大都用密封呈奏,是为了保守机密。作为帝 王的臣下,办事不是为了一己之私,上奏必须说直话,这都事实俱在,就没 有必要多说了。

    (四) (原文)赞曰:皂饬司直 1 ,肃清风禁 2 。笔锐干将 3 ,墨含淳酖 4 。虽有次

    骨,无或肤浸 5 。献政陈宜,事必胜任。

    〔注释〕

    1 皂饬:此二字诸家校注均疑有误:黄丕烈校为“皂饰”,孙治让疑为 “皂构”,杨明照疑为“白简”。李详、范文澜取孙说,刘永济、王利器取 黄说。尚无确论。按:皂,造也;饬,整治。这二字与下句“肃清”对举, 当与“肃清”是同类用意,就是整顿之意,所以这二字未必有误。司直:《淮 南子•主术训》:“汤有司直之人。”高诱注:“司直,官名,不曲也。” 刘勰用作泛指。2 风:风化。禁:政教所禁,这里即指政教。《礼记•曲礼 上》:“入竟(境)而问禁。”郑玄注:“禁,谓政教。”3 干将:古良剑 名。《战国策•齐策五》:“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判矣。”4 酖(zhèn 震):同“鸩”,传为有毒的鸟,羽毛可制毒酒。这里取毒酒性烈 的意思。5 肤浸:指谗言。《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愬(sù诉)。” 邢疏:“愬,亦谮也,变其文耳。皮肤受尘,垢秽其外,不能入内也。比喻谮 毁之语,但在外萋斐,构成其过恶,非其人内实有罪也。”

    〔译文〕

    总之,要整顿必讲直话的监察机构,以肃清政教风纪。奏启的写作,笔 要如宝剑那样锐利,墨要像剧毒的鸩酒那样猛烈。虽应深入刺骨,但不要用 谗言伤人。这样,用奏启来提供政见,陈述事宜,就一定能胜任其事。


如果你对文心雕龙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文心雕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