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墟 四十二卷•許宣平

類別︰子部 作者︰洪應明 書名︰仙佛奇蹤

    結廬深山,拒見李白

    許宣平是新安郡(轄境相當于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門及江西部分地區)

    歙縣人,唐睿宗景雲年間到城陽山隱居(在今山東莒縣境內),在朝南的山

    谷中建了一個小草屋住下了。

    宣平對衣食頗不經意,從面色看象四十歲的人。有時背著柴禾到集市上

    去賣,挑擔上常常掛一個花色的瓢,拄著一個竹杖。每次醉酒後吟唱著,腳

    步“騰騰”地回家時,都要誦道︰“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借問家何處,

    穿雲入翠微。”許宣平在那里生活三十多年,或在人危急時幫助別人,或有

    人踫到災病痛苦時,給予搭救。一些有學問的人都來拜訪他,但都沒見著。

    只看見草屋的牆壁上題著一首詩︰“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巔。靜夜玩明月,

    閑朝飲碧泉。樵人歌隴上,谷鳥戲岩前。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唐玄

    宗天寶年間,大詩人李白知道了許宣平已成仙,于是到新安郡來拜訪他,但

    沒有見到,于是就在草屋的牆壁上題詩︰“我吟傳舍詩,來訪仙人居。煙嶺

    迷高跡,雲林隔太虛。窺庭但蕭索,倚杖空躊躇。應化遼天鶴,歸當千歲余。”

    許宣平回來後,見到李白的題壁詩,又自題一首︰“一池荷葉衣無盡,兩畝

    黃精食有余。又被人來尋討著,移庵不免更深居。”他的小草屋便被山野之

    火所燒,他也不知去向。

    後來,過了一百多年,到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許明恕的女僕進山砍柴,

    在南山中見有一人,坐在石頭上吃桃。問女樸︰“你是許明恕的僕人嗎?”

    女僕說︰“是。”那人又說︰“我就是許明恕的祖上許宣平,你回去後代我

    向李明恕說我就在這座山里。給你一個桃子,馬上吃掉,不能把它帶出山,

    山神很愛這個桃子,而且山里虎狼也很多。”女僕吃桃,味道很美,不一會

    就吃完了,許宣平便要女僕,和砍柴的人回去。女僕覺得柴擔很輕。到家後,

    把進山踫到祖上許宣平的事都講了。許明恕恨女僕直呼祖上的名諱,拿起手

    杖打她,那個女僕隨著手杖一起飛起,不知消逝到哪里去了。後來有人進山,

    見到女僕,又恢復孩子時的容貌,周身穿著樹皮制的衣服,行走起來快如飛,

    進入深山老林中不見了。

    【原文】

    許宣平,新安歙縣人。唐睿宗景雲中,隱于城陽南塢,結庵以居。不修

    服餌,顏若四十許人。時負薪賣于市。擔上常掛一花瓢,攜曲竹杖。每醉吟

    騰騰以歸,吟曰︰“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借問家何處,穿雲入翠微。”

    往來三十余年,或施人危急,或救人疾苦,士人多訪之,不得見。但見庵壁

    題詩曰︰“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巔。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樵人歌隴

    上,谷鳥戲岩前。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天寶中,李白知宣平為仙,

    于是游新安訪之,亦不得見。乃題詩于庵壁曰︰“我吟傳舍詩,來訪仙人居。

    煙嶺迷高跡,雲林隔太虛。窺庭但蕭索,倚杖空躊躇。應化遼天鶴,歸當千

    歲余。”宣平歸,見壁詩,乃自題曰︰“一池荷葉衣無盡,兩畝黃精食有余。

    又被人來尋討著,移庵不免更深居。”其庵輒為野火所燒,莫知蹤跡。後百

    余歲,至懿宗咸通十二年,許明怒婢入山采樵。一日,獨于南山中見一人坐

    石上食桃,問婢曰︰“汝許明恕家婢耶?”婢曰︰“是”。曰︰“我即明恕

    之祖宣平也。汝歸為我向明恕道,我在此山中與汝一桃,即食之,不得將出

    山。山神惜此桃,且虎狼甚多也。”婢食之,甚美,須臾而盡。乃遣婢隨樵

    

    人歸。婢覺樵擔甚輕。到家具言入山逢祖翁宣平。明恕怒婢呼祖諱,取杖擊

    之。其婢隨杖身起,不知所逝。後有人入山,見婢復童顏,遍身衣樹皮,行

    疾如飛,入深林不見。


如果你對仙佛奇蹤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仙佛奇蹤》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