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一語得珠
師子比丘尊者本姓婆羅門。修得法力以後雲游四方,來到 賓國。那里
有一個名叫波利迦的人,正在修習禪定功夫,前來拜見尊者。尊者︰“你正
在修習禪定,何必來此見我?既然來此見我,又怎麼能安心修習禪定呢?”
波利迦答道︰“我雖然身來此處見你,心卻並未被擾亂。禪定隨人修習,哪
里在乎在什麼地方呢?”尊者說︰“照你這麼說,你身來此處,修習也跟了
來。既然修習不論處所,還用人去修習嗎?”波利迦答道︰“禪定是按照人
的意志決定的,並非人被禪定所決定。我雖然來到此處,禪定還是照常在修
習。”尊者說︰“人不去修習禪定,禪定就會決定人。當你自身來到這里時,
你那禪定還有誰在修習呢?”波利迦听到這里,終于被尊者折服,誠心請教,
求收為弟子。這時,有一位長者領著一個孩子前來問道︰“這孩子名叫斯多,
從出生時起他就攥緊左手,直到現在也不伸開。希望尊者指教這是什麼原
故?”尊者聞言馬上伸出手來對那孩子說︰“你可以把那珍珠還給我了。”
那孩子忽然伸開手掌,掌中果然有顆珍珠。眾人都十分驚異,于是那長者便
讓這孩子出家。尊者給這孩子受戒,並授給他一首偈語︰“正說知見時,知
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在心。”說完偈語,尊者就把僧衣悄悄地送
給斯多,安然辭世,這時是魏齊王二十七年。
【原文】
尊者姓婆羅門。得法游方至 賓國,有波利迦者,本習禪定ヾ,來謁尊
者。尊者曰︰“仁者習定,胡當來此?既然于此,胡雲習定?”曰︰“我雖
來此,心亦不亂。定隨人習,豈在處所!”尊者曰︰“仁者既來,其習亦至。
既無處所,豈在人習!”曰︰“定習人故,非人習定。我雖來此,其定常習。”
尊者曰︰“人非習定,定隨習故。當自來時,其定誰習?”波迦利聞言屈服
尊者,方求法嗣ゝ。有長者引一子來問曰︰“此子名斯多,當生便拳左手,
迄長未舒。願尊者示其宿因。”尊者即以手接曰︰“可還我珠。”童子遽開
手奉珠。眾皆驚異,長者遂舍其子出家,尊者即與受具,且示偈雲︰“正說
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在今。”說偈畢,乃以僧伽梨衣
密付斯多,宴然而寂。時魏齊王二十七年。
【注釋】
ヾ禪定︰佛家語。禪即梵語禪那,意為思維修、靜慮。靜即梵語三味,
意為一心一意,凝神息慮。二者合稱,名為禪定。
ゝ法嗣︰佛教禪宗稱繼承衣缽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