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光境-中土篇 一百二十九卷•菩提達摩尊者

類別︰子部 作者︰洪應明 書名︰仙佛奇蹤

    拜達摩,慧可斷臂求佛法

    菩提達摩尊者本性剎帝利,本名叫菩提多那,後來遇到般若多羅尊者,

    改稱達摩。菩提達摩尊者虔誠地信奉佛教精義,殷勤服侍他的師父將近四十

    年,從來沒有過疏忽與紕漏。直到師父去世以後,他才開始在國內推行教化,

    遠近學者信徒紛紛慕名前來求學請教,六十多年中,他指引化度了無數信徒。

    當時,發生了異見國王污辱佛法僧的事情,尊者知道以後嘆息道︰“這個人

    德行淺薄,該怎樣救一救他呢?”于是讓徒弟波羅提前去宣揚佛法。異見王

    惱怒地問道︰“什麼是佛?”波羅提說︰“透徹地了解自己的心靈就是佛。”

    異見王說︰“你了解自己的心靈了嗎?”波羅提說︰“我已經理解了佛家的

    覺悟。”異見王說︰“佛家覺悟在什麼地方?”波羅提說︰“佛家的覺悟在

    具體的作用。”異見王又問︰“是什麼作用?”波羅提便念出一首偈語來回

    答︰“以在為身,處世為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

    在手執捉,在足遠奔。遍現俱該法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

    喚作精魂。”異見王听完偈語,領悟了其中道理,對以前的認識感到慚愧,

    因而問到︰“你的理論見解十分機智高明,不知你的師父是誰?”波羅提回

    答︰“我的師父就是大王叔菩提達摩。”異見王听後非常驚訝,立即命令親

    信大臣前去隆重迎請。于是菩提達摩尊者隨大臣來到此地,為異見王懺悔以

    往的過錯。異見王感激涕零,拜謝菩提達摩尊者的教化指引,從此十分尊崇

    佛法僧。有一天,尊者考慮又該出去推行教化了,于是辭別祖師靈塔,告別

    異見王而離去。異見王準備了大船,率領群臣百姓相送直到海邊。菩提達摩

    尊者遠渡重洋,歷時三年,到達南海,這時是梁朝普通八年。廣州刺史肖昂

    將菩提達摩尊者來到中國的消息報告給梁武帝,梁武帝便派人把尊者一行迎

    請到金陵。武帝問題︰“我建造寺院,抄寫經卷,其數量無法算清。做這些

    事情能得到什麼功德?”尊者說︰“這些事都是人在凡世間所成就的小事,

    是為了消除心中煩惱而做的,就像影子跟隨形體而動,雖然有影,但並不是

    實在而有用的東西。”武帝說︰“那麼怎樣做才是真功德?”尊者說︰“清

    淨智慧,超凡無礙,身心自然便會解脫。這種功德,不是靠凡世功夫能修得

    的。”武帝又說︰“什麼是神聖的最高意義?”尊者說︰“空闊天地之間並

    無神聖。”武帝說︰“那麼與我對話的是誰呢?”“尊者說︰“我不認識。”

    武帝仍然不明白。尊者知道兩人話不投機,于是返回江北,住進嵩山少林寺。

    他面對石壁而坐,整天默然不語。眾人都不知道什麼緣故,說他心如壁立。

    當時有位名叫神光的和尚,博覽群書,善談玄妙的理論。听說菩提達摩尊者

    來到少林寺,便前來拜訪請教,尊者卻始終面對石壁一言不發,不予理睬。

    一天夜晚,天降大雪,神光和尚仍然冒雪堅持站在那里一動不動。等到天亮

    時,積雪已經漫過了他的膝蓋。尊都被神光的執著所感動,對他表示慰問,

    然而仍舊不傳授佛法。于是神光暗地里取出利刀,切斷了自己的左臂,獻于

    尊者面前,以表達自己誓求佛法的決心。尊者明白神光確實是能夠繼承發揚

    佛道的傳人,于是為他改名叫慧可。神光說︰“現在我可以知道各位佛祖的

    教義了吧?”尊者說︰“我的心靈仍然得不到安寧,請師父為我安撫。”尊

    者說︰“你把心拿來我給你安撫。”神光說︰“我尋找過了,但拿不到。”

    

    尊者說︰“我已經為你安撫過心靈了。”尊者在少林寺住了九年,打算返回

    天竺。于是對徒弟們說︰“分別的時候快要到了,你們都說說自己學到了什

    麼。”徒弟道副說︰“如果按我的見解,不過份拘泥于文字,也不過份脫離

    文字,就可以得到佛法了。”尊者說︰“你得到了我的學問的皮毛。”徒弟

    尼總持說︰“按照我現在的理解,修習就象慶喜見到阿佛國一樣,見過一

    次就不用再見了。”尊者說︰“你得到了我的學問的筋肉。”徒弟道育說︰

    “自然界的地、水、火、風本來就是空泛之物,人自身的色、受、想、行、

    識實際上也是非分之物,在我看來,沒有哪一種法是可以得到的。”尊者說︰

    “你得到了我學問的骨架。”最後,慧可上前拜過師父,便依位站在一邊。

    尊者說︰“你得到了我的學問的精髓。”于是,把如來佛祖的最高佛法授與

    慧可,並傳給他一首偈語︰“吾本來茲土,傳教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

    自然成。”說完,尊者便坐在那里逝世了。這時是後魏孝明帝大和十九年。

    尊者的弟子們將他安葬在熊耳山,並且在定林寺建築佛塔作為紀念。過了二

    年,北魏朝宋雲受朝廷派遣出使西域,回國途中經過蔥嶺,遇見了尊者。只

    見他手里拎著一只鞋,悠然自得地獨自走來。宋雲問他到哪里去,尊者說︰

    “往西天去。”宋雲茫然與他道別。後來孝莊王即位登基,宋雲把這樁奇遇

    奏明皇帝,孝莊王命令掘墓察看。掘開墓穴後,只見棺材空著,里面只剩下

    一只鞋。所有的人都萬分驚異。于是,按照孝莊王聖旨,將尊者遣留的那只

    鞋供奉在少林寺中。後來,這只鞋被人偷到五台山華嚴寺。現在已經不知哪

    里去了。

    【原文】

    尊者姓剎利帝,本名菩提多那,後遇般若多羅尊者,改號達摩。師恭稟

    教義,服勤左右,垂四十年,未嘗廢缺。迨尊者順世,遂演化本國,遠近學

    者靡然向風,經六十余載,度無量眾。時值異見王輕毀三寶,師知嘆息︰“彼

    德薄,當何救之?”因命其徒波羅提往彼說法。異見王怒而問曰︰“何者是

    佛?”曰︰“見性是佛。”王曰︰“師見性否?”曰︰“我見佛性”王曰︰

    “性在何處?”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波羅提即說偈雲︰

    “在胎為身,處世為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

    執捉,在足遠奔。遍現俱該法界ヾ,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

    作精魂。”王聞偈領悟,乃悔前非。因問曰︰“仁者智辯,當師何人?”答

    曰︰“即大王叔菩提達摩也。”王聞驚駭,遽敕近臣特加迎請。師即隨使而

    至,為王懺悔前非。王因泣謝師訓,欽崇三寶。一日,師念行化時至,乃辭

    祖塔,別王而行。王乃具大舟,率臣僚送至海蠕。師泛重溟,凡三周寒暑,

    達于南海ゝ。實梁普通八年也。廣州刺史蕭昂表聞武帝,遣使迎請至金陵。

    帝問曰︰“朕造寺寫經,不可勝紀。有何功德?”師曰︰“此人天小果,有

    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師曰︰“淨智

    妙圓ゞ,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曰︰“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師曰︰“廓然無聖。”帝曰︰“對朕者誰?”師曰︰“不識。”帝不領悟。

    師知機不契合,潛回江北,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

    之測,謂之壁觀。時有僧神光者,博覽群書,善談玄理。聞師住止少林,乃

    躬住參承。師終面壁無語。一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

    師憫而慰問之,然終無誨言。光乃潛取利刀,自斷左臂,置于師前。師知是

    法器,因與易名曰慧可。光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師曰︰“諸佛法印,

    匪從人得。”光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師曰︰“將心來安。”光曰︰

    

    “覓心了,不可得。”師曰︰“與汝安心竟。”師居少林九年,欲西返天竺

    々。乃命門人曰︰“時將至矣,汝等試各言所得。”時門人道副曰︰“如我

    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師曰︰“汝得吾皮。”尼總持曰︰

    “我今所解,如慶喜見阿佛國,一見更不再見。”師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四大ぁ本空,五陰あ非有。而我見處,無一法可得。”師曰︰“汝

    得吾骨。”最後,慧可禮拜後依位而立。師曰︰“汝得吾髓。”乃以如來正

    法眼囑授慧可,示以偈雲︰“吾本來茲土,傳教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

    自然成。”說已,端居而逝。即後魏孝明帝大和十九年。其徒為之葬熊耳山

    ぃ,起塔于定林寺。後二年,魏宋雲奉使西域,回遇師于蔥嶺,見手攜只履,

    翩翩獨逝。雲問師何往,師曰︰“西天去。”雲茫然別師。迨孝莊即位,雲

    具奏其事,帝令啟壙視之,惟見空棺,一只革履存焉。舉朝驚異。奉詔,取

    遺履供養于少林寺,後為人竊往五台華嚴寺,今不知所在矣。

    【注釋】

    ヾ法界︰佛教指整個宇宙現象界。“界”是分界、種類的意思。

    ゝ南海︰今天的廣州。

    ゞ妙圓︰“妙”指佛法的精微深遠。妙圓也稱圓妙,佛經上說︰“三諦

    圓融,不可思議。”即圓滿至妙的意思。

    々天竺︰古印度別稱。

    ぁ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風為四大。

    あ五陰︰又稱五蘊,即色(形相)、受(情欲)、想(意念)、行(行

    為)、識(心靈)。

    ぃ熊耳山︰山名。在今河南宜陽。


如果你對仙佛奇蹤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仙佛奇蹤》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