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驍壯。因在卞太後□(門合)共圍棋,並啖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
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既中毒,太後索水救之。帝預敕左右毀瓶罐,太
後徒跣趨井,無以汲。須臾,遂卒。復欲害東阿,太後曰︰「汝已殺我任城,不得復殺我東
阿。」
2王渾後妻,瑯邪顏氏女。王時為徐州刺史,交禮拜訖,王將答拜,觀者咸曰︰「王侯
州將,新婦州民,恐無由答拜。」王乃止。武子以其父不答拜,不成禮,恐非夫婦;不為之
拜,謂為顏妾。顏氏恥之。以其門貴,終不敢離。
3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4劉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撫御。一日雖有數千人歸投,其逃散而去亦復如此。所以卒無
所建。
5王平子始下,丞相語大將軍︰「不可復使羌人東行。」平子面似羌。
6王大將軍起事,丞相兄弟詣闕謝。周侯深憂諸王,始入,甚有憂色。丞相呼周侯曰︰
「百口委卿!」周直過不應。既入,苦相存救。既釋,周大說,飲酒。及出,諸王故在門。
周曰︰「今年殺諸賊奴,當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後。」大將軍至石頭,問丞相曰︰「周侯可為
三公不?」丞相不答。又問︰「可為尚書令不?」又不應。因雲︰「如此,唯當殺之耳!」
復默然。逮周侯被害,丞相後知周侯救己,嘆曰︰「我不殺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中負
此人!」
7王導、溫嶠俱見明帝,帝問溫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溫未答。頃,王曰︰「溫嶠年少
未諳,臣為陛下陳之。」王乃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貴
鄉公事。明帝聞之,復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長!」
8王大將軍于眾坐中曰︰「諸周由來未有作三公者。」有人答曰︰「唯周侯邑五馬領頭
而不克。」大將軍曰︰「我與周,洛下相遇,一面頓盡。值世紛紜,遂至于此!」因為流
涕。
9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迄于崇貴,鄉品猶不過也。每
爵皆發詔。
10庾公欲起周子南,子南執辭愈固。庾每詣周,庾從南門入,周從後門出。庾嘗一往
奄至,周不及去,相對終日。庾從周索食,周出蔬食,庾亦強飯,極歡;並語世故,約相推
引,同佐世之任。既仕,至將軍二千石,而不稱意。中宵慨然曰︰「大丈夫乃為庾元規所
賣!」一嘆,遂發背而卒。
11阮思曠奉大法,敬信甚至。大兒年未弱冠,忽被篤疾。兒既是偏所愛重,為之祈請
三寶,晝夜不懈。謂至誠有感者,必當蒙佑。而兒遂不濟。于是結恨釋氏,宿命都除。
12桓宣武對簡文帝,不甚得語。廢海西後,宜自申敘,乃豫撰數百語,陳廢立之意。
既見簡文,簡文便泣下數十行。宣武矜愧,不得一言。
13桓公臥語曰︰「作此寂寂,將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後
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邪?」
14謝太傅于東船行,小人引船,或遲或速,或停或待,又放船從橫,撞人觸岸。公初
不呵譴。人謂公常無嗔喜。曾送兄征西葬還,日莫雨駛,小人皆醉,不可處分。公乃于車
中,手取車柱撞馭人,聲色甚厲。夫以水性沈柔,入隘奔激。方之人情,固知道迫隘之地,
無得保其夷粹。
15簡文見田稻不識,問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簡文還,三日不出,雲︰「寧有賴其末
而不識其本?」
16桓車騎在上明畋獵。東信至,傳淮上大捷。語左右雲︰「群謝年少,大破賊。」因
發病薨。談者以為此死,賢于讓揚之荊。
17桓公初報破殷荊州,曾講論語,至「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處」。玄
意色甚惡。
譯文︰
孔子說過︰“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尤,就是過失;悔,
就是懊悔。人往往有過失而後悔的,也有有過失而不悔的。
一
魂文帝曹丕,忌嫉他的弟弟任城王曹彰身體強壯而且驍勇。兩人同在母
親卞太後閣內圍棋,一並吃棗子,文帝暗暗把毒藥放進棗蒂里面,自己選吃
沒有毒的。任城王預先沒有想到,竟把有毒的棗子都吃了。中毒後,太後立
刻要水解救。文帝事先叫人把盛水的器皿都毀了。太後來不及穿鞋,急急趕
到井邊,卻無法汲水。不久,任城王死去。文帝又要害死東阿王曹植,太後
說︰“你已經殺了我的任城王,不可再殺我東阿王!”
二
王渾後妻,是瑯邪顏氏之女。王渾當時做徐州刺史。新婚之夜,行合巹
禮,夫婦交拜。王正要答拜時,旁觀的人說︰“王府君是一州之主,新娘是
府君治下州民,恐怕答拜不合道理。”王于是中止了答拜。武子因為父親未
行答拜,等于未成禮,未成禮恐怕就不算是正式夫婦,因此也不拜,不稱繼
母而稱“顏妾”。顏氏引為恥辱。可是因為王家門第貴盛,終究不敢提出離
婚。
三
平原內史陸機在河橋戰敗,被盧志向成都王司馬穎進讒,遭到殺害。臨
刑時嘆著氣說︰“想听華亭鶴叫聲,還可能嗎?”(按︰華亭,為陸機家鄉
別墅。)
四
劉琨善于招募和延攬各地豪杰以及起義戰士,卻缺乏安撫之術使他們安
心留下。因此,每天雖有幾千人投奔,但是逃散的人數也幾乎相等,以致始
終未能建功立業。
五
王平于開頭從荊州赴建康,當時大將軍王敦在豫章,王導對王敦說︰“不
可讓羌人東行。”平子面貌似少數民族羌人。(結果王平子就被王敦所殺害。)
六
大將軍王敦起兵作亂,丞相王導兄弟到朝廷待罪。周f 極關心王氏族中
其他人受株連。當王導等人待罪朝廷時,人人臉上表現憂慮之色。王導喊任
周f 說︰“全家百口都托付給你了。”周從他面前經過,並不理睬他。但周
進宮後,吉苦向皇帝哀求寬恕王導等。直到王導等受到寬大處理,周很高興
地喝酒。出來時王導等還等候在門旁,周故意大聲地說︰“今年殺掉這些叛
賊,可以獲得斗大金印系在肘後。”過了不久,王敦大軍進駐石頭城。敦問
王導︰“周f 可不可以做三公?”導不答話。又問︰“可否做尚書令?”導
又不答。敦說︰“既然如此,只有將他殺掉。”導還是不作聲。及至周f 被
殺後,王導才得知周f 出力救過自己。嘆著氣說︰“我不殺伯仁,伯仁由我
百死,在幽冥之中我辜負了這個人!”
七
王導、溫嶠同去朝見晉明帝。明帝間溫嶠他的先人是怎樣取得天下的?
溫嶠尚未回答時,王導說︰“溫嶠年紀輕,不清楚這些事情。臣可以說給陛
下听。”于是詳詳細細盡把司馬懿在開始創業的時候,如何殺戮世家大族以
及知名人士,寵信擁護自己的人;後來司馬昭時期又發生高貴鄉公事件。明
帝听了這些,把臉伏在御榻上,說︰“如果照你所說的,晉朝所享受的福祉,
怎麼能長久!”
八
大將軍王敦在眾人面前說︰“周f 一家,從來沒有做三公的。”有人回
答說︰“只有周f (好比玩股h)五馬領頭,正要上去,競被打殺。”大將
軍說︰“我與周,當年在洛陽初次相遇,就無話不說。不料世故紛紜,變出
意外,終于形成這樣的結局。”因而為之掉下了眼淚。
九
溫嶠開頭奉劉琨之命到江南來敦促晉元帝即皇帝位。出發之前,溫的母
親堅決要他留在身邊(牽住他的衣襟不放)。溫不得已把衣襟割斷而離開了。
後來雖然不斷地升官,但是鄉閭對他的品題始終沒有提高。每次朝廷賜予爵
位,都(未經過九品中正)而是由皇帝直接頒發詔書。
十
庾亮想起用周子南,子南多次表示嚴厲拒絕。庾亮前往周家,從前門進
去,周就從後門出來。有一次庾突然到來,周躲避不及,只好面對面陪客人
坐著。時間慢慢延長下去,坐了將近一天。庾向周要吃的,周拿出蔬菜和粗
米飯招待。庾勉強吃了個飽,極為快樂。然後逐漸談到時事,並且相約推薦
周出來做官,共同為朝廷出力。周出山後做到將軍,享有二千石高俸,但是
許多事情並不稱心如意。半夜從床上起身,很有感慨地說︰“大丈夫卻被庾
元規所出賣!”不久就疽發背而死去。
十一
阮思曠信奉佛教,非常虔誠。大兒子不到二十歲,忽然害重病。這兒子
是他最疼愛的,因此他在佛前祈禱,自晝至夜,絲毫不敢疏懈。他原以為自
己一片至誠必然能夠感動佛祖,可以受到保佑,誰知兒子終于死去。于是他
抱怨佛法,一切宿命論的信仰統統被拋棄。
十二
桓溫面對簡文帝,往往想把心里蘊藏的話說出來,但是總不能暢所欲言。
自從廢黜海西公後,認為有必要表白一番。于是預先撰擬了兒百句言辭,說
明非廢不可的理由。等到見到簡文帝時,簡文帝默默地不斷流淚,桓感到慚
愧,自始至終不能說一句話。
十三
桓溫躺在床上自言自語地說︰“照這樣寂寞下去,將會被文、景兩帝所
恥笑。”不一會兒,又坐起身子說︰“既不能流勞百世,難道也不配遺臭萬
年嗎?”
十四
謝安乘船往東去會稽,劃船人時而快、時而慢,有時又中途停泊,有時
又等待許久再開船。而且有時還听任船只在水上漂流,或橫或直,由于船 br />
不負責任,因此船不是觸礁,便是顛簸,使船上的人互相踫撞。可是,謝安
在船上從不加以譴責。人們都說他不會有發怒的時候。
謝安曾為他老兄謝奕送葬回家時,正值傍晚,遇著下雨,駕車的喝醉了
酒,不好對他們作出如何處理。謝安于是在車上取了一根柱子,撞擊車夫。
當時聲色俱厲,發了很大的脾氣。
(從以上這兩件事看來)是不是因為水性柔軟,人的性格也隨著和緩?
但是,當進入狹窄地點或水流很急、人處在危險的情況下,就無法保持寧靜
和平了呢?
十五
簡文帝見到田里的禾苗不認識,問是什麼草。身邊的人回答說是稻。簡
文回去後三天不好意思出來。他說︰“哪有天天吃飯卻不認識稻子的!”
十六
車騎將軍、荊州刺史桓沖正在上明打獵,接到建康來的信使,傳達淝水
之役已取得巨大勝利。便對隨從的人說︰“(想不到)謝家這群年輕人居然
把敵人殺得大敗。”(因為他過去一直耽憂他們會失敗的。自此內心感到萬
分難過。)不久就發病死去。當時議論的人說︰桓沖這次含愧而死,比他把
揚州讓給謝安、自己到荊州來那次行動尤為可嘉。
十七
桓玄攻打荊州刺史殷仲堪,當捷報傳來時,他正在講《論語》,講到“富
與貴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處”這一段話,(內心矛盾交集)態度臉
色非常難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