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外篇一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上

类别:史部 作者:章学诚(清) 书名:文史通义

    《周官》,小史“奠系世,辨昭穆”。谱牒之掌,古有专官。司马迁以《五帝系》牒、《尚书》集世记,为《三代世表》,氏族渊源,有自来矣。

    班固以还,不载谱系。而王符《氏姓》之篇,《潜夫论》第三十五篇。杜预《世族》之谱,《春秋释例》第二篇。则治经著论,别有专长,义尽而止,不复更求谱学也。自魏晋以降,迄乎六朝,族望渐崇。学士大夫,辄推太史世家遗意,自为家传。其命名之别,若《王肃家传》、虞览《家记》、范汪《世传》、明粲《世录》、陆煦《家史》陆史十五卷。之属,并于谱牒之外,勒为专书,以俟采录者也。至于挚虞《昭穆记》、王俭《百家谱》以及何氏《姓苑》、贾氏《要状》贾希鉴《氏族要状》十五卷。诸编,则总汇群伦,编分类次,上者可裨史乘,下或流入类书,其别甚广,不可不辨也。族属既严,郡望愈重。若沛国刘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虽子姓散处,或本非同居,然而推言族望,必本所始。后魏迁洛;则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井居河南、洛阳。而中国人士,各第门阀,有四海大姓、州姓、郡姓、县姓,撰为谱录。齐、梁之间,斯风益盛,郡谱州牒,并有专书。若王俭、王僧孺之所著录,王俭《诸州谱》十二卷。王僧孺《十八州谱》七百卷。《冀州姓族》、《扬州谱钞》之属,不可胜纪,俱以州郡系其世望者也。唐刘知几讨论史志,以渭族谱之书,允宜入史。其后欧阳《唐书》,撰为宰相世系,顾清门巨族,但不为宰相者,时有所遗。至郑樵《通志》,首著《氏族》之略,其叙例之文,发明谱学所系;推原史家不得师承之故,盖尝慨切言之。而后人修史,不师其法,是亦史部之阙典也。

    古者瞽蒙诵诗,并诵世系,以戒劝人君。《国语》所谓“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者是也。然则奠系之属,掌于小史,诵于瞽蒙,先王所重,盖以尊人道而追本始也。当时州闾族党之长,属民读法;乡大夫三年大比,考德艺而献书于王;则其系世之属,必有成数,以集上于小史,可知也。夫比人斯有家,比家斯有国,比国斯有天下。家牒不修,则国之掌故何所资而为之征信耶?《易》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物之大者,莫过于人:人之重者,莫过于族。记传之别,或及虫鱼;地理之书,必征土产。而于先王锡土分姓,所以重人类而明伦叙者,阙焉无闻,非所以明大通之义也。

    且谱牒之书,藏之于家,易于散乱;尽入国史,又惧繁多。是则方州之志,考定成编,可以领诸家之总,而备国史之要删,亦载笔之不可不知所务者也。

    【 译文】

    《 周礼》 小史’‘确定王的系世,辨明昭穆关系”。谱碟的掌管,古时有专门官员。司马迁根据《 五帝系牒》、《 尚书》 汇集世系成《 三代世表》 ,氏族渊源,有由来啊。班固以来,不记载谱系。而王符《 氏姓》 篇,《 潜夫论》 第三十五篇。杜预《 世族谱》 ,《 春秋释例》 第二篇。研究经、撰写论,另外有专门学间,意思表达清楚就终止,不再讲求谱学。从魏、晋以来,直到六朝,大族渐渐受推崇。学士、官员往往推广司马迁作世家的遗留意旨,自己作家传。这些家传定名称有不同,像《 王肃家传》 、虞览《 家记》 、范汪《 世传》 、明架《 世录》 、陆煦《 家史》 《 陆史》十五卷。之类,都在谱碟之外编集成专书,用来等待采用。至于挚虞《 昭穆记》 、王俭《 百家潜》 ,以及何氏《 姓苑》 、贾氏《 要状》 贾希鉴《 氏族要状》十五卷。等书,就总汇同类人,书分类别,好的可以对史书有补益,有些差的演变成类书,那区别很大,不得不分辨。同族亲属已严格确认,郡望越来越重要。像沛国刘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虽然后代分散居住各地,或者本来不是同住一地,然而推断族望,必定依据最初。后魏迁都洛阳,就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都住在河南洛阳。而中原人士各评定门第,有四海大姓、州姓、郡姓、县姓,编撰成谱录。齐、梁之间,这种风气更加兴盛,州郡谱牒,都有专书。像王俭、王僧孺所编撰的,王俭《 诸州谱》 十二卷,王僧孺《 十八州谱》七百卷。《 冀州姓族》 、《 扬州谱钞》 之类,多得不能记载完,都是用州郡联结世家大族。唐刘知己研究探讨史书的志,认为族谱的书应当入史。以后欧阳修《 唐书》 ,编写成《 宰相世系》 ,不过清贵门第、大族只要是没有人作宰相的,常常有遗漏。到郑樵《 通志》 ,最先写出《 氏族略》 ,那叙例的文字,阐明谱学所涉及的方面,推究史学家没有得到师承的原因,曾经感慨地谈沦。而后人修史,不仿效他的方法,这也是史部的记载缺漏。

    古时瞽蒙诵读诗,又诵读世系,用来告诫君主。《 国语》 所说的“教给世系,而对他显示美德”就是。那么确定世系的一类事,由小史掌管,由警朦诵读,是上古帝王所重视的,大概用来尊崇人际关系而追溯初始。当时州间族党的长官,聚集民众读法令,乡大夫三年一次大比,考察德行和才能,而把荐举人才的书进献给王。那么世系之类,必定有完整的数目,来聚集上交给小史,是可以知道的。排列起人而有家,排列起家而有国,排列起国而有天下;家谱不编纂,那么国家的掌故从什么地方取得凭借而对它们考核证实呢?《 易》 说:“天与火,与人和同,君子聚集家族辨别事物。”事物中极大的,没有超过人的;人中重要的,没有比家族重要的。记传的分支,有的说到虫鱼这些小动物;地理的书,必定验证土产;而对上古帝王赐国土授予姓,重视人的族类而明确人际顺序的方法,缺漏不使人了解,不是显扬大道的含意的作法。况且谱碟的书,收藏在家里,容易散乱;完全收入国史,又害怕繁多。那么州的志,考定成书,可以统领诸家谱碟的汇聚,而预备国史的撮要删定,也是握笔的人不可不知道应该致力的事。


如果你对文史通义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文史通义》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